快訊

「普亭住手!」俄國飛彈猛擊基輔 川普怒發文:時機非常糟糕

美股開盤走勢不一!市場關注美中貿易戰、企業財報 標普微幅開高

新北警匪追逐爆槍響!三重警追至樂華夜市逮4嫌 1女送醫急救中

美國關稅衝擊減碳 賴總統:滾動調整策略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今天舉行第四次會議,賴清德總統表示,近來美國政府提出新的關稅政策,許多產業因為經營的不確定性提高,民間對減碳、ESG轉趨觀望。圖/取自總統府YouTube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今天舉行第四次會議,賴清德總統表示,近來美國政府提出新的關稅政策,許多產業因為經營的不確定性提高,民間對減碳、ESG轉趨觀望。圖/取自總統府YouTube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今天舉行第四次會議,賴清德總統表示,近來美國政府提出新的關稅政策,對台灣的產業帶來許多挑戰。許多產業因為經營的不確定性提高,民間對減碳、ESG轉趨觀望。行政團隊已經積極審時度勢,滾動式地調整策略,一定會做產業的後盾。

賴總統在會議開場致詞時表示,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綠色轉型與永續發展,都是國家長遠繁榮的基石。「我們必須堅持具有韌性與前瞻性的策略」,來推動國內產業低碳轉型與永續發展,打造完整的綠色供應鏈,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強化我們的國力。

賴總統說,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化危機為轉機,積極面對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的挑戰,讓台灣的經濟繼續轉型、進步,堅持邁向低碳及永續,讓國家繼續向前行,讓台灣變得更強、更好、也更具韌性。

今天的氣候變遷對策委員,將由環境部及金管會分別提出「因應變局,掌握綠色轉型契機」,以及「綠色及轉型金融:台灣淨零的助力」報告。

賴總統說,政府將會穩健執行碳定價體系,與國際制度接軌,避免高碳產業遭受國外關稅懲罰,能夠保障外銷的競爭優勢;我們也會審慎規劃台版CBAM,維持國內合理公平的競爭條件。

他表示,政府會協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碳盤查、ESG揭露等減碳工具,逐步完備產品碳足跡的數據資料庫、支援外銷企業符合國際要求;同時,我們要促進資源整合、推動循環經濟與產業國際化,打造「綠色台灣品牌」。

賴總統說,在推動淨零轉型的路途上,金融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透過設計多元的投融資工具與金融商品,並且在授信評估中納入ESG考量,將可以帶動企業及社會大眾重視氣候風險,同時支持低碳產業發展,進而驅動整體社會的永續行動。

賴總統說,台灣是亞洲重要的金融市場,憑藉著ESG與永續金融領域的紮實基礎,我們要善用金融市場的影響力,為全球落實淨零轉型,貢獻台灣的智慧與力量。

此外,賴總統說,在上次會議,他提到加強社會溝通及氣候變遷教育,非常重要。環境部已結合大專院校,成立「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將在北、中、南、東四區,分設區域培育中心,擴大綠領人才的培訓量能。

賴總統說,除了走進大學校園辦理講座活動,他也希望,能夠針對高中生與教師,規畫推出氣候與淨零的線上課程。因為在淨零這條路上,「我們不能遺漏任何人」,更要積極和年輕朋友對話,讓年輕朋友逐步走入新興的綠領產業,來為國家增能、為台灣的永續未來扎根。

川普 減碳 賴清德 關稅

延伸閱讀

影/假關稅名行偷渡之實 黃國昌:政院把人民當笨蛋?

賴總統:民間減碳轉趨緩 政府滾動檢討策略

謝金河:美中關稅戰的底氣

展現減碳永續活力 基市發表自願檢視報告:打造有愛城市

相關新聞

影/2500億與因應美關稅無關 國民黨:政院4100億大餅怎畫出來

為因應美國關稅政策,行政院今提出4100億特別預算作為因應。不過,國民黨立院黨團今下午舉行記者會質疑,4100億中有25...

影/政院4100億特別預算僅930億因應美關稅 黃國昌:別愚弄台灣人

因應美國政府對等關稅政策,行政院今天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規模為新台幣4100億元...

美國關稅衝擊產業 賴總統:2050淨零轉型目標不變

美國祭出對等關稅,民間對減碳、ESG轉趨觀望。賴清德總統今天表示,2050淨零轉型是台灣的目標,不會有任何改變;但政府會...

美國關稅衝擊產業 彭啓明:減碳企圖不變碳費如期上路

美國祭出對等關稅,民間對減碳、ESG轉趨觀望。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台灣減碳企圖心不會改變,明年五月碳費徵收將如期上路,但...

立院訪美團將出發 江啟臣:爭取台灣出口關稅低於大陸日本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關稅政策震撼全球,立法院跨黨派赴美團即將於4月28日出發。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今天提出三大國會行動主軸,將...

特別條例遭質疑 政院:盼立院正視台灣面臨的國際情勢

有關外界質疑行政院於24日院會通過之「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即「強化安全韌性特別條例」)涵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