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衝突升溫!克什米爾再成戰火焦點 核武陰影籠罩南亞

印巴兩國再因克什米爾的問題劍拔弩張!繼4月22日,克什米爾由印度控制的地區,發生26人死亡的恐怖攻擊事件後,印度在當地時間7日凌晨,展開名為「辛多爾行動」(Operation Sindoor)的攻擊,鎖定巴基斯坦及其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的「恐怖分子基礎設施」,這引發巴基斯坦強烈抗議,指控印度無端侵略。究竟這個地區為何長期處於戰爭邊緣?
根據《BBC》報導,印度國防部表示,「辛多爾行動」是為了兌現對4月22日攻擊事件的承諾,讓造成25名印度人和1名尼泊爾人死亡的兇手「付出代價」。但巴基斯坦否認與攻擊事件有任何關聯,並將印度的行動形容為「無端挑釁」。總理謝里夫(Shehbaz Sharif)表示,這個「令人髮指的侵略行為,絕不會被姑息」。
稍後,巴基斯坦軍方回擊,聲稱擊落了五架印度飛機和一架無人機。對此,印度尚未對此作出回應。
這次衝突,雙方各自宣布傷亡人數。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喬杜里(Ahmed Sharif Chaudhry)表示,至少有26人喪生、46人受傷。與此同時,印度則表示,至少有七名平民在巴基斯坦砲擊下,於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喪命。
美國總統川普回應,他感到相當遺憾,印巴雙方已經爭鬥很久了,希望這件事可以早日落幕。國務卿盧比歐表示,他正密切關注雙方局勢,並將持續與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領導人接觸,推動和平解決爭端。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則呼籲,兩國最大程度保持軍事克制,世界無法承受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軍事衝突。
印度攻擊巴基斯坦哪些地區?
喬杜里在記者會中表示,印度飛彈攻擊了旁遮普省的四個地點,以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的兩個地區。
規模最大的攻擊,發生在靠近旁遮普省巴哈瓦爾布爾市的艾哈邁德普爾.沙爾基亞(Ahmedpur Sharqia),根據喬德里所述,一處清真寺建築群遭到轟炸,導致五人死亡,其中還包括一名三歲女童。其他襲擊地點,包括位於旁遮普省的穆里德克市(Muridke)、錫亞爾科特市附近的一個村莊,以及沙卡爾加爾(Shakar Garh)。
此外,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的兩個地點:穆札法拉巴德(Muzaffarabad)與科特利(Kotli)也遭到攻擊,巴基斯坦當局表示,兩座清真寺被摧毀,一名16歲女孩與一名18歲男孩在襲擊中喪生。
印度為何發動攻擊?
這場衝突源自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帕哈爾甘,在4月22日發生的恐怖攻擊事件。當時,槍手殺害了26名男性,包括25名遊客與一名當地馬伕,其中多為男性印度教教徒。
印度長年指控巴基斯坦,支持並訓練恐怖組織,而這些團體,被認為是導致克什米爾地區動盪的主因。但巴基斯坦則堅稱,只提供克什米爾分離運動「道義與外交」上的支持。
4月22日的攻擊發生後,印度將矛頭指向一個名為「抵抗陣線」(The Resistance Front, TRF)的組織,聲稱該組織受到巴基斯坦支持並在當地藏匿。然而,巴基斯坦強烈否認涉案,並呼籲進行「透明、公正、可信」的調查。
印度曾在2016與2019年遭受襲擊後,對巴基斯坦展開報復行動,這次也不例外。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就表示,印度將「追捕攻擊者到天涯海角」,並誓言讓策劃與執行攻擊者「付出無法想像的代價」。
然而,兩週多過去了,印度軍方仍在克什米爾的森林中搜尋襲擊者。
為何克什米爾成為印巴衝突熱點?
《衛報》指出,克什米爾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從1947年印度與巴基斯坦自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以來,對該地區的主權歸屬便長期存在爭議。
儘管印巴雙方皆宣稱對整個克什米爾擁有主權,但目前實際上,是由兩國分別控制部分區域,並以1947至1948年第一次印巴戰爭停火後劃定的「控制線」為分界,這條邊界如今成為世界上軍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帶之一。
克什米爾爭議的根源,可追溯至1947年印巴分治時期,當時遍布南亞的眾多土邦,面臨選擇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的命運,而克什米爾王公雖統治一個以穆斯林為主的地區,卻最終決定加入印度,引發巴基斯坦不滿,並成為歷來衝突的導火線。此後,兩國曾多次為此交戰,最近一次全面衝突發生於1999年。
數十年來,克什米爾境內的武裝分離主義運動也從未停歇,許多當地穆斯林居民支持叛軍,將克什米爾從印度分離,無論是併入巴基斯坦,或是成為獨立國家。而印度則長期指控巴基斯坦暗中支援這些激進組織,但巴方堅決否認,強調只提供道義與外交上的支持。
2019年,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政府,對印控克什米爾實施嚴厲安全管制,並取消該地自1949年以來享有的有限自治地位,這項舉動雖然受到印度國內歡迎,但在克什米爾當地引發了強烈反彈。
隨後,新政策允許非本地居民購買土地,引發民間對於印度人民黨(BJP)試圖改變穆斯林人口結構、剝奪原住民土地權益的憂慮。
接下來會如何發展?
對於雙方是否會演變為全面戰爭,專家則看法分歧。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分析師格羅斯曼(Derek Grossman)警告,這次空襲是「極為嚴重的升級」,若巴基斯坦做出強烈反擊,不排除戰事升高至「核戰」等級。他指出,兩國各自擁有約170枚核彈頭,一旦衝突升級,「可能導致大國透過代理人參戰。」
印度長期與俄羅斯有軍事合作,近期更獲得新型飛彈,但印度與美國的戰略關係也日益緊密,雙方都表示支持。反觀巴基斯坦則與中國維持緊密合作。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拉賈戈帕蘭 (Raji Pillai Rajagopalan) 則指出,巴基斯坦領導層過去已展現「一定程度的克制」,相信雙方都清楚不能讓衝突演變至核戰層級。
此外,經濟因素也可能成為制約的力量。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警告,若戰事持續,恐重創巴基斯坦已岌岌可危的經濟,而對印度而言,除了國防開銷上升,經濟衝擊相對有限。
南亞這場新一輪衝突何去何從,恐將取決於未來幾小時內巴基斯坦的回應強度,全球也正密切關注,這兩個擁核鄰國是否會走出衝突循環,或是再次陷入不可收拾的軍事對抗。
(本文出自2025.05.07《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