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楊柳颱風陸警解除、上午8時30分解除海警 7縣市仍有豪大雨

亞洲盃男籃/未守住21分領先優勢 中華隊末節遭伊朗逆轉無緣4強

關稅N+20%引在野批評 前藍委許毓仁:不疊加才是例外

國民黨前立委許毓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前立委許毓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疊加關稅」衝擊我國產業,也引發在野批評。不過,國民黨前立委許毓仁今上午表示,國際上「對等關稅原則」幾乎都是疊加,不疊加是例外,目前只有歐盟和日本在談判中成功納入不疊加條款。台灣現階段採用的只是「暫定稅率」,談判尚未結束。

許毓仁說,最近,半導體關稅的情勢剛露出一絲樂觀,卻又因「對等關稅稅率是否疊加」的爭議引發討論與批評。這段時間的輿論熱度反映出大家對經濟前景的關切,但在情緒背後,須冷靜看清現實:「台灣正處在艱難的國際經貿環境中,這需要我們不分藍綠、團結一致,才能走出困境」。

許毓仁表示,國際上,「對等關稅原則」幾乎都是疊加,不疊加是例外。目前只有歐盟和日本在談判中成功納入不疊加條款。台灣現階段採用的只是「暫定稅率」,談判尚未結束,自然適用原則而不是例外。連南韓將對美投資提升到3500億美元,都還沒換到不疊加條款,台灣若在談判中途就能拿到,國際上恐怕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許毓仁說,不要陷入「批評症候群」。有些人批評談判團隊能力不足,但現實是不管藍營或綠營執政,負責談判的專業人員幾乎是同一批,包括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幕僚與智庫專家(中經院、台經院等)。貿易談判不是一場場「鍵盤比賽」,而是長期累積的實力與布局。

許毓仁指出,許多人質疑談判過程「黑箱」,但必須理解,美國總統川普刻意把談判節奏壓縮到極限,讓透明化變得困難。傳統的貿易談判往往以「年」為單位,雙邊先交換開放清單,再做產業影響評估、舉辦公聽會、設計補貼與轉型方案,最後簽署草約與正式協議。然而川普的「對等關稅」是以「天」計算,90天要談100多國。他的慣用手法是先祭出極高稅率威脅,待對方震驚後,再丟出看似較合理的對案,並要求短時間內做出決定。

許毓仁說明,日本的例子很典型,前七輪談判幾乎沒結果,第八次談判卻被直接帶到白宮橢圓辦公室,當場把對美投資從 4000億美元加碼到5500億,並要求立即打電話回國決定是否接受。這種談判模式根本沒有時間與國內逐條溝通,也導致日方與白宮在稅率累加問題上各說各話,甚至至今未公布正式簽約文件。

許毓仁也說,對等關稅對台灣傳產影響最大,這些產業近年本就受到匯率與國際稅率的雙重壓力。政府當然希望在談判中爭取不疊加條款,但須認清低稅率往往要用「大投資或大採購」來交換。以色列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稅率也只是15%,並未達英國的10%。南韓投入3500億美元都換不到不疊加條款。若台灣真的要爭取這項例外,國內是否能接受數千億美元級別的對美投資或採購?

關稅 許毓仁 台美關係

延伸閱讀

巴西補助55億美元 幫助遭美關稅衝擊產業度難關

對等關稅衝擊 工總建議緩徵碳費 環境部:碳費制度如期上路

美關稅疊加 侯友宜轟中央:不要口號、擠壓式說明

預期將遭美課半導體關稅…韓電子裝置喊漲 牽動台鏈

相關新聞

關稅衝擊…朱立倫批鄭麗君「有講等於沒講」商總籲組產業國家隊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批,看完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日前關稅記者會仍一頭霧水,「有講等於沒講」,民眾關心的是台灣會犧牲什麼、多少產業會被犧牲,要付出哪些代價,到現在完全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黑箱,才是台灣面臨最嚴峻的挑戰。

無薪假薪資補貼擴大至9行業 最多月領1萬2100元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影響,勞動部昨發布「因應國際情勢支持勞工安定就業辦法」,同時公告強化版僱用安定措施,適用對象從原本的三行業,擴大至食品製造、紡織等九大行業,被減班休息的勞工可領薪資差額補貼,最高每月一萬二一○○元,並回溯自八月一日起辦理,凡八月起遭減班休息的勞工都適用。

接見美智庫學者 江啟臣盼關稅談判促台美貿易深化

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今天接見布魯金斯研究所學者專家訪問團,他表示,過去5年來台灣對外市場的重心,已逐漸由中國大陸轉向美國,...

經貿辦明向立院報告關稅進度 與「232條款」合併討論有戰略考量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明天將開會邀請相關部會說明美國關稅案,根據經貿辦提供的書面報告,台美咸認談判有持續性的正面進展,台...

拚關稅不疊加!外交部曝談判團隊後續規劃 強化台美製造業互補性

美國對等關稅上路,外交部最新報告指出,將持續爭取更有利稅率、不以疊加原稅率方式計算,並就232條款等議題磋商;也將強化台...

影/台美關稅協議「一頭霧水」 朱立倫批鄭麗君:有講等於沒講

美國對等關稅要「疊加」原有稅率,我對美談判代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持續談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下午在中常會發表談話表示,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