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重啟辯論/反核少女吳亞昕:核廢無解 反對核三重啟

核三重啟公投說明會今進入第四場,反方代表、自稱6歲就上街反核的20歲自學生吳亞昕表示,由於核三廠有恆春斷層通過,在安全上有疑慮,加上核災風險、核廢料的處理無解,因此反對核三重啟。
吳亞昕先前曾強調,強調學經歷沒辦法與社會專家比擬,但社會和決策者更應該聽到新世代的聲音,但也被第三場的正方代表核能留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質疑,「憑什麼代表新世代?」因此在說明會前,各界都十分關注吳亞昕的論述。
吳亞昕表示,會反對核三重啟,是逐漸了解核能過程中,風險會影響未來下一代的生活。他並質疑黃國昌在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案時擔任反核代表,並表示追求非核家園士他不變的價值,雖然黃國昌強調時空不同,但核廢料的處理仍與2018年一樣,只能放核電廠內,也沒有最終處理場。
吳亞昕也說,核三廠下方有活動斷層,這是科學事實,核三選址不當、所有能源設施都選址不當。他表示,核三建造的1980年代,地質科學與現在有落差。
吳亞昕指出,台灣斷層多、地震頻繁,蓋在斷層帶上的核三廠,建築物再能抵抗地震都沒有用,地震會造成地殼變動,耐震補強不能解決所有風險,面對這個情形,美國直接將核電廠除役,移走核廢料,日本更是不允許核電廠啟用,「斷層不是人為力量可以改變的,無安全疑慮要如何做到?」
吳亞昕也說,福島核災對全球都是警鐘,2.4萬居民在核災14年後都無法歸家,多人罹患甲狀腺癌,至今必須接受治療。他也提出近期收到福島青年曾根俊太郎的來信,描述當時核災時的現象,希望台灣年輕人深思。
吳亞昕表示,此次公投主文是「是否重啟核三」,但真正意義是,「什麼樣的能源路徑選擇才是對未來負起責任」,40年前人民普遍對核能充滿信心,但日本福島核災打破這個信心,而燃煤發電也有碳排污染的問題,是現在必須要改善的問題,
過去藍綠白三大政黨對於未來能源配比,再生能源都占27~30%,既然重視再生能源,就要面對再生能源的發展問題,而不是汙名化,對核能也可以更科學討論。
吳亞昕更強調,在他出生前,就說核廢料很快能解決,卻到現在都沒有一座最終處置場,要透過什麼程序核廢料、誰來承擔風險,這關乎社會正義,黃國昌因為政治立場改變,核廢料風險就能夠被接受嗎?
吳亞昕表示,德國政府更說,只要核電沒結束,就不可誠實處理核廢料,如果繼續使用核電,能夠要求地方去接受核廢料嗎?就能跟下一代說:「我們已經盡力了嗎?」她也說,選擇任何能源都要付出代價,但要科學理性的討論,看清背後的風險,正視選擇過程中的社會正義問題,並在討論過程中去凝聚社會共識,希望社會傾聽並重視這個世代的聲音。
▪ 懶人包/重啟核三吵什麼? 爭議點、怎麼投、通過門檻一次看懂
▪ 整理包/第二波罷免名單出爐!823投票 7名立委選區報你知
▪ 24+1全數安全下莊 726罷免投票結果看這裡
▪ 圖解罷免/支持度消長、投票率 726罷免細節全在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