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量縮價跌再報漲⋯他疑「吸散戶炒股?」股民力挺:好公司會站回去

鴻海近期股價震盪,引發投資人熱烈討論。PTT網友發文指出,鴻海近期走勢從量縮價跌、突然爆量拉升,再到高檔出貨及假突破的「M頭」技術型態,形同教科書級的炒股操作,引來眾多股民回應,並掀起「鴻海是不是完美的炒股典範?」的話題熱議。
原PO指出,鴻海股價的變化走出典型技術線型,從初期價跌量縮的沉寂階段,到突然拉抬爆量吸引散戶進場,最終形成假突破並快速下殺,留下投資人套牢在高點。原PO認為,這是一場「完美的炒股戲碼」,更形容為「人走茶涼」。
這篇貼文引發兩派網友激辯,部分網友認為,鴻海股價走勢具高度技術分析意涵,是典型的主力控盤範例,有人直言「技術線教科書」、「炒股戲碼演得太漂亮」,也有網友戲稱當初喊上看300元,如今看來只是幻想。有投資人表示,AI題材雖然熱,但鴻海本身業務組合過於分散,加上毛利偏低,難以帶動實質獲利成長,導致「股價漲一波就套人」。
不少人認為,鴻海作為大型權值股,主力要炒動難度高、時間也拉得長,一旦崩跌,籌碼面與情緒面都會拖累長時間整理,「99.9元不是夢」、「歷史重演,籌碼爛掉」。
反方網友則認為,鴻海作為大型藍籌股,本質穩健、穩定配息,並無炒作之嫌。有網友表示:「任何公司都有這種階段,好公司最終會站回去」、「長期投資根本不怕」。也有投資人強調股價回檔與市場情緒、國際事件(如川普關稅政策)有關,不應過度解讀為炒作行為。
亦有留言認為,將正常的多空波動歸類為炒作是過度誇張,「哪檔股票不是炒股?」「炒大市值比炒小型股還難」;也有網友反問,「真的要看炒作,宏達電、華城才是經典」。
整體來看,鴻海股價短期走勢雖引起技術面投資人高度關注,但是否屬於「炒股典範」仍見仁見智。面對AI熱潮與大盤回檔夾擊,鴻海的基本面與市場預期如何整合,或將成為未來股價走勢的關鍵指標。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