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定額該停利?QQQ、VOO獲利縮水想賣 網卻勸「大特價用力買」

本週台股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持續重挫,連帶衝擊全球股市,不少投資人資產縮水。有投資人手上的QQQ與VOO等大盤ETF獲利縮水,帳面獲利已從逾三成跌至不到一成,他擔心若一路持有至退休卻遇到股災恐得不償失,因此考慮停利。對此其他人分為兩派看法,多數人認為,定期定額不該因下跌而出場,反而遇到「大特價」才該繼續買進,穩健的投資腳步最重要;但也有人認為,若已接近退休年齡,就須重新調整資產配置。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詢問,「定期定額買大盤ETF是否還是要停利?這幾年大多頭,很多人都說定期定額買大盤ETF沒在停利的,但萬一買了一輩子,結果退休時遇到類似這次的股災怎麼辦?如果需要停利,請問停利標準怎麼定?我眼看我的QQQ和VOO從3、40%, 變成今天的不到10%,再這樣跌下去,可能這個星期就負了」。
贊成停利的網友認為,定期定額不代表永遠不賣,若接近退休年齡,資產配置就必須調整。一旦遇到類似這波大跌,可能會「吐回大半輩子的獲利」,尤其是依賴退休金過生活的人,風險更高。有人建議應在退休前五到十年分批降低曝險,轉向高股息ETF或低波動資產,避免臨退休還被迫認賠殺出。
有網友指出:「你不會知道哪天會遇上崩盤,全部不賣風險太大」、「退休前最好重新規劃資產配置」、「不要到時候臥床時才看到資產反彈」。
反對停利者則主張「定期定額本來就是穿越牛熊」,不該因市場下跌而驚慌出場。他們認為目前只是短期波動,若時間夠長,終將回到均線之上。更有投資人將此次修正視為「加碼建倉」的良機,強調「跌才是便宜的買點」。
有網友強調:「投資就是要有心理準備看它跌」、「定期定額就該無腦持續扣款,不然為什麼要定期?」、「下跌是買進的機會,不是賣出的藉口」,更有人表示「不賣就不算賠」,股利也仍持續投入,長期效益仍可期。
也有不少網友採中間立場,主張依據「人生週期投資法」調整策略。年輕時可承擔較高風險,持續投入市值型ETF;但隨著年紀增長、接近退休,可逐步減碼高波動資產,轉入保守投資標的,如高股息或債券型ETF。部分人建議將「每年生活費提領出來,其餘持續投資」,不須一次全出清持股。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