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奉陪到底VS.奉賠到底

川普威脅九日起對大陸加徵百分之五十關稅,大陸則稱奉陪到底。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左)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2017年在G20峰會場邊見面。美聯社
川普威脅九日起對大陸加徵百分之五十關稅,大陸則稱奉陪到底。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左)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2017年在G20峰會場邊見面。美聯社

美國對等關稅9日將上路,相較於其他國家前仆後繼想「掛號」討好川普,中國大陸反其道而行祭出報復並揚言「奉陪到底」。心理學上有所謂的「戰逃反應」,在這局對抗美國以關稅極限施壓各國掀起的全球貿易戰中,遭受壓迫者到底奉陪到底還是奉「賠」到底?又真只有這兩個極端選擇?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不只「嘴砲」還擊、真正選擇打算與川普正面對決的有三,中國大陸、歐盟與加拿大。不過分析這三者的還擊戰內容,仍是有程度上的差別。

以中國大陸來說,面對美國的第一波卅四趴高關稅極限施壓、外加「不要報復、否則加碼」的威嚇,就算是清明連假之時,陸方仍然有條不紊的祭出對等加徵、禁運稀土等多項報復措施;川普隨後又下了陸方不撤回對抗就再加五十趴的「哀的美敦書」,卻未料陸方在第一時間就給出「奉陪到底」的鐵板回應,更把商品貿易戰進一步擴大到服務貿易領域,將壓力球完全回彈美國。到底誰有準備?誰著急了?只怕答案也呼之欲出。

至於歐盟,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稍早表示,歐盟對關稅談判持開放態度,也已準備好進行報復,之前已向美國提出對工業品實施零關稅。對照歐盟必須協調廿七個成員國的現實,以及歐盟委員會七日才向歐盟成員國遞交對美國產品的加徵關稅清單,其對美方產品分兩階段加徵,也符合邊打邊談的需求,以及「被迫臨時上陣」的推想。

當然,相較於陸、歐、加選擇一戰,甘願當「跪族」的更是絡繹不絕的「排隊掛號」,但求及早跟「動手術」的「川普醫師」見上一面。然而,看到掛第一號的起南主動奉上願將對美進口稅率降到零以換美零關稅、加買美國防產品以及美國飛機等「醫酬」,卻仍是踢到美方拒絕就此協商鐵板。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更明白指出,對越南的主要疑慮包括從中國轉運貨品及智慧財產權等問題。從越南經驗可知,顯然就算想當「跪族」,如果「跪姿」未能讓美方滿意,也只是自取其辱而已。

面對重大壓力,依據心理學理,一般會發展出所謂的4F求生策略:戰(Fight)、逃(Flight)、僵(Freeze)、討好(Fawn),或是依這四種反應做不同組合的變體。相較於陸方選擇了「戰」的一端,台灣表面雖是喊屈認不公,但賴清德總統卻已明示「不報復」,顯然更偏向選擇「討好」的另一端。

選擇戰,必然就是你打一拳我還一掌的「奉陪到底」不歸路,對此陸方顯然早有準備;至於包括台灣在內等選擇在第一時間討好美方者,口袋裡難道只有可能將任美方予取予求的「奉賠到底」方案,又是否已擬妥4F的組合應對措施?相信這正是此刻正飽受關稅戰風暴之苦的全球人民,最想問在第一時間選擇當「跪族」的領導人的問題。

川普 歐盟 美國

延伸閱讀

搶救葡萄酒 義媒:歐盟對美關稅反制清單移除威士忌

對等關稅將上路 川普:日、韓團隊正赴美洽談協議

撼動國際經濟!川普高關稅政策是談判籌碼,還是引爆貿易戰的導火線?

與南韓通電 川普對大陸喊話:正在等你們的電話

相關新聞

神隱多日終現身 柯建銘京都「大休息」不忘「大成宮」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本月9日缺席立法院會及民進黨中常會,12日也缺席民進黨「向人民報告」新竹市場宣講活動,引發臆測...

京華城案涉貪延押 柯文哲等3人抗告遭高院駁回

台北地院審理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等人涉貪案,3月28日裁定柯、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前柯辦主任李文宗自4月...

不是自己人嗎?柯建銘探視陳菊吃閉門羹 他曝兩人積怨難解

監察院長陳菊因治療腦血管阻塞在高醫住院、復健中,除了前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蕭美琴前往探病,日前赴日「大休息」的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回國後也前往探望,卻吃了閉門羹,引發關注。資深媒體人羅旺哲指出,柯建銘與陳菊兩人之間,其實早有心結、積怨已深。

賴總統:中共網攻 每天240萬次

賴清德總統昨在台灣資安大會表示,以去年為例,政府網際服務每天受侵擾達兩百四十萬次,是前年的兩倍;過去幾個月來,台灣醫院、...

蔡英文、蕭美琴南下探望 高醫今說明:陳菊整體復健狀況穩定

監察院長陳菊去年底因流感住進高雄大學附設醫院,後續檢查發現右側腎臟長腫瘤以及有腦血管阻塞,手術後目前仍在院療養中。昨天前...

柯文哲秘書「橘子」登外逃通緝犯系統 調查局網站遭朝聖網友塞爆

該通緝網頁一出,於今(11)日凌晨有網友表示該網頁已無法進入,網紅四叉貓也在凌晨時PO出調查局「悲報」,認為小草又贏,現在又查不到通緝令,恭喜橘子成為最多人最想朝聖的通緝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