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日式飯糰店被砸 律師願以3.3萬出租30坪店面「搬來台北吧」

台股收19,106點下跌288點 台積電收835元下跌15元

世壯運足球場竟被評為最低等級!恐損國際形象 執委會:5月封場維護

陳菊臥病請假4個月拚積極復出 遭質疑該自覺請辭

監察院長陳菊身體有恙,因病請假,迄今已超過4個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院長陳菊身體有恙,因病請假,迄今已超過4個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院陳菊身體有恙,因病請假,迄今已超過4個月,遂生政務官是否能請假這麼久的討論。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前委員桂宏誠說,應無違法問題,但若認為監察院長一職於國家有貢獻,這時該辭職了。監院回應,陳菊請假按規定,一切合法。

陳菊因治療腦血管阻塞在高醫住院、復健中,就連前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蕭美琴也前往探病。從陳菊身體出現狀況起開始請假,至今已約4個月。

對於陳菊是否能請假4個月以上,桂宏誠表示,陳菊是政務官,現在一般做法上,對於政務官也適用公務人員請假規則,不過公務人員請假規則是保障做到65歲退休的常任文官,這是種職務保障,政務官沒有職務保障,陳菊任期現剩一年多。這2、30年來,沒有碰到一個院長請病假這麼久,都還繼續在職。如果按照公務人員請假規則,陳菊要適用的話,她自己也覺得應該適用的話,政務官跟事務官還是要有區別,看她自己有無覺悟。

桂宏誠說明,以一般公務人員來說,一年度的不扣薪病假有28天,陳菊已經跨年度,即便從今年開始計算,也已經超過28天。一般公務人員經過長官、首長同意,可以繼續請病假,但陳菊就是首長,那怎麼辦?監察院人事室處理此事,一定把陳菊當成公務人員來看,當然也全部適用,可以說她沒有違法問題,因的確沒有法令規定,她上班時間那麼少是可以的,因為有些公務員真的有這個狀況。

桂宏誠說,現行請假規則是公務人員的權益保障,政務官沒有權益保障,陳菊還要適用的話,監察院人事室可能也會給她建議,但他終究覺得還是不太妥當,如果她覺得說自己的工作很重要,院長的職務對整個國家很有貢獻的話,其實這時該辭職了。

監察院秘書長李俊俋表示,陳菊請假均依照相關規定辦理,一切合法。至於外傳陳菊請親人代為遞出辭呈,由於監察院長任免權屬總統權限,監院無任何相關消息亦無任何評論。

監院人士指出,陳菊從4月起已經向監察院請延長病假,依照公務員請假規定,2年任職時間延長病假不得請假超過一年,陳菊的任期可以到明年7月30日卸任,若按照請假時間推算,不會超過延長病假規範。陳菊以繼續請假方式,有積極復出準備,而非請辭。

病假 監察院 陳菊

延伸閱讀

綠議員赴監院告發蔣萬安 議員汪志冰質詢警局長:彈劾能成立?

不是自己人嗎?柯建銘探視陳菊吃閉門羹 他曝兩人積怨難解

陳菊住院治療中 陳其邁:復原狀況穩定

影/陳菊腦中風住高醫療養 柯建銘低調探望未見今發文「心惆悵」

相關新聞

監委查蝦皮涉中資 遭質疑擴權

監察委員賴振昌、賴鼎銘日前表示,國人慣用的蝦皮購物平台疑具中資背景,影響我國資安及經濟主權,將申請自動調查。前監察委員仉...

賴17條寒蟬效應 兩岸交流大停擺

「賴十七條」規範緊縮兩岸交流,引發各界討論,如今政策公布逾一個月,不少兩岸交流的相關民間社團,陸續宣布「無限期暫停」活動...

何仁傑為何不需安全考核?調查局:要用人單位自行提出

曾任總統府秘書長、外交部長的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其長年幕僚何仁傑因涉嫌擔任共諜被收押。立院司法法制委員會今天召開共諜案專...

共諜何仁傑調查進度 林佳龍:進行中

「駐美大使俞大㵢已經與美國貿易代表署建立溝通管道,對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中!」外交部長林佳龍21日受訪時透露,已經與美國政府建立溝通管道,就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等題目與美方交換意見。媒體另持續追問共諜何仁傑案的調查進度,林佳龍表示,雖然何已離職,但會針對他過去接觸的業務,進行政風調查。

共諜案究責吳釗燮? 法務部:有證據會偵辦

「為何何仁傑牽涉共諜案,在任時從未被依法進行安全考核?法務部應該說清楚!」民眾黨立委黃國昌21日質詢時質疑,依法這些助理在轉任、在任時都應該辦理特殊安全考核。法務部調查局長陳立白則回應,查核要由用人機關提出,調查局才能被動查核。法務部長鄭銘謙則說,只要合乎犯罪,檢察官就會調查。

立院譴責國安會缺席共諜專報 國安會:憲政體制不宜備詢

綠營共諜案延燒,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21日)邀請相關部會報告,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沒出席遭譴責;國安會稱其為總統諮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