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議價立法 學者:不設基金 就不會碰到關稅議題

各國政府近年都在擬定媒體議價法,澳洲及加拿大是相對成功的案例;Google保持開放態度,Meta以降低臉書新聞流量因應。學者認為,數位平台引用媒體內容本就應付費,台灣媒體產業規模不大,只有政府立法才能讓科技平台依法面對,保障媒體產業權益。
立法院今天審議媒體議價法版本中,民進黨、民眾黨立委提出的版本主要有兩部分,一是議價法,另外是設立基金委員會,其中基金委員會的設置概念是向社群平台收取「社群稅」,並將其中百分之五稅金作為基金,協助媒體產業發展,恐將引發關稅疑慮。
台大新聞所教授林照真指出,朝野立委提出的版本中,僅有國民黨版沒有基金制度,也是最單純的媒體議價法版本,可解決媒體著作權被侵犯的問題;她建議媒體議價法最好能夠單純談議價法即可,沒有基金規畫就不會觸碰到關稅議題,她也希望政府部門不要攔阻媒體議價立法,這是對媒體著作權的應有保障與權益。
各國最早實施媒體議價專法的是澳洲,林照真說,二○二一年澳洲國會通過媒體議價專法,要求Google、Meta兩大數位平台就其平台分享的新聞內容付費給媒體,讓澳洲媒體當年從數位平台獲得超過澳幣兩億元資金。
數位平台當初和澳洲當地媒體簽訂的媒體議價契約年限約是三年或五年,但等到三年期滿要換約時,Meta決定不再使用新聞媒體內容、不再付費,Google雖願意付費,但支付的費用已不如當初那麼多。
林照真表示,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提到關稅問題,的確讓部分正在續談媒體議價的數位平台、澳洲媒體處於觀望狀態,但媒體議價立法的起源在於數位平台使用新聞媒體產製內容而不付費,這並不合理。因此,媒體議價是要解決數位平台侵犯媒體著作權的問題,媒體產業也一直積極跟平台爭取權益。
林照真說,Meta轉往短影音領域發展,因此減少使用新聞媒體內容,Google搜尋引擎因為對新聞媒體內容依賴度較高,對媒體議價也相對有誠意,不僅與澳洲、加拿大媒體簽約,甚至也與英國部分媒體私下簽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