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百日執政專訪與記者起爭執 川普:你為什麼不同意我?

賴清德昔推「派遣歸零」添亂象 政府承攬人力節節升高 勞權保障更低

臺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控訴北捷公司為「特休小偷」,要求北捷併計清潔人員特休年資。圖/取自臺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臉書
臺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控訴北捷公司為「特休小偷」,要求北捷併計清潔人員特休年資。圖/取自臺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臉書

去年底的勞動部北分署公務員之死,除揭露職場霸凌,公部門人力不足嚴峻程度,也攤在全民眼前。爭取不到正式員額,導致政府機關大量仰賴非典人力,賴清德總統2018年擔任行政院長曾喊出「派遣歸零」,看似奏效,卻反讓承攬人力節節升高,擴充成長22%,截至2024年底,光是行政院所屬機關,勞務承攬派駐人數就超過5.3萬人,全台機關加起來恐怕10幾萬人。勞團痛批,派遣轉承攬換湯不換藥,承攬比派遣更沒保障,政府還能卸責。

「勞務承攬」指的是各機關與承攬人約定,由承攬人為機關完成工作,機關再給付報酬;派遣則是機關與派遣廠商約定,由廠商指派其所僱用勞工至機關工作。最大差別在於政府機關能不能直接指揮監督勞工。

人事總處統計,自喊出派遣歸零口號的2018年,來到2024年,行政院所屬機關運用勞務承攬派駐人數從4萬3622人增至5萬3223人,成長幅度約22%。政府部門裡的承攬大戶,第一名是交通部,多達1萬2275人,第二名經濟部8076人,第三名是退輔會7957人。應當保障非典勞工權益、推動轉正的勞動部,位居第六名,運用2551名承攬人力,人數不多,增幅卻高達39%。

承攬亂象不勝枚舉,流竄各機關。前年爆出4家承攬廠商捲款潛逃,殃及台電、北市府、經濟部、環境部、農業部等近300名承攬勞工領不到薪水;無獨有偶,近來台北捷運外包清潔人員集體控訴,北捷勞務採購契約未納入「特休年資併計」條款,導致在北捷服務10多年的清潔人員,隨著每幾年更換一次廠商,特休假被迫歸零。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陳淑綸表示,當初為解決派遣剝削問題,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宣布兩年內派遣歸零,各機關也雷厲風行,但實際上只是將派遣改為廠商承攬,更惡劣甚至改為自然人承攬,一旦變承攬,連勞基法的保護都沒了,如果是派遣,機關至少還要管人,現在變成只管契約,如何保障承攬人員的勞動權益,從中央機關到地方政府,現在全都推給承攬廠商。

她批評,就像是把勞動派遣這顆原子彈分散成小炸彈,由各機關自行解決,只是把問題往下壓,也讓問題變得更糟,試問賴總統「派遣歸零政策難道是想讓更多勞工不受勞基法保障、受廠商剝削,政府還可以推卸責任嗎?」

「就是換個名目而已」台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顧問鄭中睿也說,派遣歸零根本沒有解決公部門濫用委外人力狀況,歸根究底,當政府業務持續擴張,正式員額卻鎖死,機關運用的非典人力勢必得增加,行政院遲早都要面對這問題。

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邱羽凡另提醒,有可能涉及「假承攬、真僱傭」、「假承攬、真派遣」,勞動部應專案勞檢去查。

人力 台北捷運 行政院

延伸閱讀

民進黨籲在野挺特別條例 促使電價平穩

為特別預算喊話在野 賴總統:黑的講久了不會變白的

賴總統否認下令35藍委全罷 派系大老批卓冠廷得意忘形

美元跌破32元!朱立倫:若貶破30元「台灣經濟大風暴將來臨」

相關新聞

低工資、高工時 民進黨政府勞動政見 挨轟全跳票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民眾黨昨天舉行記者會指出,我國工時高居亞洲第二,二○二二年每年工時二○○五小時,二○二四年更是高達二○...

政府承攬人力大增 假「派遣歸零」真添亂

賴清德總統二○一八年擔任行政院長曾喊出政府機關「派遣歸零」,最後卻演變為承攬人力節節升高,擴充成長百分之廿二,截至去年底...

勞動部修職安法 增防霸凌專章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勞動部將赴行政院會報告「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法展望,亮點之一增設防治職場霸凌專章,包括明確職場霸凌定義,...

營造業去年83人墜落亡 「將勞工送死神身邊」

勞動部將去年訂為「營造業墜落打擊年」,目標營造業墜落死亡人數降至六十八人以下,最後卻仍有八十三人喪生。

去年新鮮人起薪中位數 大專3.3萬 研究所4.9萬

勞動部昨公布「二○二四年初任人員薪資統計結果」,去年初出社會的新鮮人平均薪資三點七萬元,年增百分之六點四,其中大學畢業生...

賴清德昔推「派遣歸零」添亂象 政府承攬人力節節升高 勞權保障更低

去年底的勞動部北分署公務員之死,除揭露職場霸凌,公部門人力不足嚴峻程度,也攤在全民眼前。爭取不到正式員額,導致政府機關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