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避免毀掉整趟旅程 遊遍41國醫師教你養成4習慣預防旅行者腹瀉

MLB/大谷翔平3安、陽春砲挺他 佐佐木朗希第7度挑戰終於拿到首勝

憂賴增北京動武風險…美專家:川普應管管台灣 防捲入戰爭

賴清德總統於三月十三日國安高層會議後舉行記者會,對「凝聚反併吞共識,因應中國統戰滲透」擬定戰略與作法發表談話。本報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於三月十三日國安高層會議後舉行記者會,對「凝聚反併吞共識,因應中國統戰滲透」擬定戰略與作法發表談話。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外交政策(FP)雜誌網站一日刊登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奇維斯專文,題為「川普應管管台灣」,內容提及賴清德總統就任後,不斷強調台灣主權獨立地位,雖有助鞏固自身支持,卻也增加北京動武風險。美國總統川普應仿效布希時期作法,敦促台北克制,以維持台海穩定,以免美國遭捲入戰爭。

二○○二年時任總統的陳水扁發表「一邊一國」,時任美國總統的布希派外交官出面約束,並直接向中國大陸與全球宣示,美國反對陳水扁的計畫,因為這將惹惱北京、升高緊張,並升高美國捲入戰爭的風險。

曾任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國際安全與國防政策中心副主任的奇維斯提到,如今台灣再次迎來作風強勢的賴總統。他三月首次將中國列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推出「賴十七條」來防範中國滲透。北京則迅速回應,進行模擬封鎖與攻擊台灣港口及基礎設施的大規模軍演

華府雖譴責中國的軍事升級,至今卻忽視賴總統較為隱晦的政治升級。川普政府應及早出手遏止,避免賴誤以為美國的沉默等同默許,進而把美國捲入一場恐為災難性的戰爭。

奇維斯說,自去年五二○以來,賴總統的多項施政,例如將國防預算提升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三目標、實施民防訓練計畫等,值得肯定,但其他舉措不意外地激怒北京。

奇維斯表示,賴總統多次發表言論,明確將台灣定位為與中國分立的主權國家,程度更勝歷任總統。雖未提出台灣正式宣布獨立,但採取典型的「切香腸」策略,逐步推進,國際間雖不易察覺,兩岸卻心知肚明。

奇維斯說,賴總統的言行或許有助鞏固其國內支持度,但也提高爆發一場無人樂見的戰爭風險。強化台灣防衛當然重要,但更應避免言語挑釁激怒北京。而賴總統顯然不這麼想,而唯一有能力使他改變路線的,就是美國。

奇維斯指出,台北不該高估任何一位美國總統在關鍵時刻會為台灣採取的行動,若要使賴總統調整方向,川普應明確告訴他:美國反對台灣逐步走向獨立。鑒於一旦爆發戰爭,美國可能承受的巨大代價,這是合理要求。

奇維斯說還寫道,「川習會」時,雙方也可討論彼此對台灣的公開保證。例如美國可表示只要兩岸和平解決分歧,華府將予以接受,並在任何情況下皆不支持台灣獨立,除非雙方均同意。而作為交換,中國可宣示並無奪取台灣的時間表,並撤回對台的軍事恫嚇與「灰色地帶」行動。

北京 川普 川習會 美國 華府 賴清德 軍演

延伸閱讀

爭議不斷!川普正在籌備生日閱兵、發穿教宗服AI生成圖

CIA、NSA職員丟飯碗!川普擬裁情報機構數千崗位 CIA:是戰略的一部分

美使館讚川普百日成就 中網批:自戀到變態、不要臉

川普簽令停發經費 PBS和NPR斥違法、準備提告

相關新聞

總質詢本周二結束 藍白拚公投案、核電延役院會闖關

立法院總質詢將於本周二結束,接下來將陸續處理眾多法案,公投案、核電延役等案成焦點。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表示,盼公投案周五來處...

萊豬叩關試水溫? 許宇甄批賴政府狀況外、卓揆應下台

首批進口萊豬已抵達台灣,國民黨立委許宇甄批評,台幣升值之際,進口萊豬變便宜,這次叩關明顯在試水溫,賴政府卻還狀況外,甚至...

越戰50周年 台海當以史為鑑 勿陷冷戰謬論局面

2025年越戰結束50周年,這場毫無意義,沒有必要的戰爭,是因為荒謬的冷戰詞彙,可笑的美國選舉政治,卻造成太平洋另一頭一個弱小國家的人間浩劫,無以數計的無辜越南農民的生命財產遭美軍殺害毀損,最終,越南還是在北越無懼犧牲下,完成了全國統一,美國也接連在韓戰與越戰,因為謬誤的政治思維,面臨了能戰不能勝的窘困局面。

美國家亞洲研究局拜會民進黨 談台美安全、經貿合作

前美軍印太司令阿奎利諾2日率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等國防安全資深專家拜會民進黨中央黨部;訪團提及台灣國防預算,民進黨秘書...

林俊憲、陳亭妃開撕 綠初選誰出線「信賴指數」是關鍵

2026年台南市長選舉綠營內部競爭激烈,被視為兩強的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與林俊憲近期「開撕」,林俊憲指控陳亭妃「藉藍營力量來打擊同志」,陳則反擊「黨內是競爭不是鬥爭」。了解台南選情的綠營重量級人士指出,雙方差距逐漸拉近,未來廝殺只會更激烈,「信賴指數」將成誰能出線的關鍵。

蘇巧慧批藍罷免幽靈連署 籲陸委會強化國安宣導

「牽阿母ㄟ手—慶祝母親節感恩音樂會」今上午在樹林區文林國小登場,新北市立委蘇巧慧出席活動。她談及國民黨罷免時涉及大量幽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