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狂震破千次!日本十島村居民今搭船撤離 村民:終於能安心睡覺

災難就在明天?解讀日本滅世預言的時代背景

熱帶低壓生成! 最快今成颱丹娜絲不排除登陸 最新歐美路徑曝

憂財劃法影響海巡轉型計畫 海委會爭取安全韌性特別預算295億元

海洋委員會希望從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預算中,爭取295億餘元預算,強化海巡署造艦、情監偵、廳舍、碼頭建設等計畫。記者廖炳棋/翻攝
海洋委員會希望從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預算中,爭取295億餘元預算,強化海巡署造艦、情監偵、廳舍、碼頭建設等計畫。記者廖炳棋/翻攝

海巡署晚間發布新聞稿,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今天出席行政院會議,希望從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預算中,爭取295億餘元預算,強化海巡署造艦、情監偵、廳舍、碼頭建設等計畫。

管碧玲今天在行政院會議表示,政府過去15年,共編列784億元海巡造艦計畫,其中馬英九總統228.63億元,蔡英文總統555.39億元,這些計畫使海巡署有了第1波轉型,艦艇的大型化以守護海疆。

海委會指出,精銳海巡不分黨派,積極爭取「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納入海巡295億餘元預算,希望秉持過去超越黨派精神,全力支持海巡現代化與整體能量強化。

管碧玲強調,近1年來,中國持續加大灰色地帶襲擾,海巡署任務及裝備已無法因應海域情勢迅速變化,海巡署從原有海上執法角色,調整更多比重至國安任務,尤其需要特別條例預算,進行第2波大轉型,且必須要導入新興科技包括岸際雷達、紅外線、環島智慧型監控系統、空中無人機、水面無人艇等相關應勤裝備;另增加水下偵蒐及海域感知能力。希望這次體質改善,讓整個海巡從平面偵蒐,蛻變為海空一體全天候立體的監偵網。

海委會爭取特別條例預算同時,也表達對明後年預算擔憂,海委會指出,立法院三讀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明年起調整中央與地方財源分配,提升國土安全韌性需要充足預算,海洋委員會規劃2025到2027年期間,推動「海空一體、海域調查、海巡韌性」建案,在政府平滑預算政策下,明年可能無法編足110億元、後年無法編足185.35億元,造艦、情監偵、廳舍、碼頭計畫勢必延遲推動,無法應對目前複合多元威脅。

海洋委員會希望從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預算中,爭取295億餘元預算,強化海巡署造艦、情監偵、廳舍、碼頭建設等計畫。記者廖炳棋/翻攝
海洋委員會希望從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預算中,爭取295億餘元預算,強化海巡署造艦、情監偵、廳舍、碼頭建設等計畫。記者廖炳棋/翻攝
海洋委員會希望從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預算中,爭取295億餘元預算,強化海巡署造艦、情監偵、廳舍、碼頭建設等計畫。記者廖炳棋/翻攝
海洋委員會希望從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預算中,爭取295億餘元預算,強化海巡署造艦、情監偵、廳舍、碼頭建設等計畫。記者廖炳棋/翻攝

管碧玲 碼頭 海巡署 海委會

延伸閱讀

影/讓學生從懂得海到愛海 管碧玲:每年1億元推海洋素養教育

海科營運中心設置條例通過 管碧玲:海洋科研新里程

響應世界海龜日 管碧玲馬公野放10隻海龜重返大海

海洋瀕危動物遭獵捕作宗教法器「鯊魚劍」 管碧玲痛心要求重判

相關新聞

普發現金今闖關 民眾黨嗆賴「撕裂社會、扭曲歷史」

行政院編列規模4100億元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立法院將在今天排審。最受大眾關注的全...

影/徐少萍開車肇事綠議員批「6萬換1條腿」 林沛祥代母還原過程

國民黨基隆市立委林沛祥正面對罷免案將在7月26日投票,民進黨基隆市議員鄭文婷今提及2年多前,林的母親前立委徐萍曾與一名女...

大法官人事在大罷免前一天行使同意權 恐成政治祭品?

立法院行使司法院長、副院長及大法官同意權案,昨天進入公聽會等實質審查程序。據了解,國民黨對大法官人事案一直不採取積極處理態度,立法院會6月13日通過民眾黨立院黨團審查及投票時程的提案,國民黨立院黨團只是被動配合。加上近來司法偵辦藍白受注目案件的偏頗作法,大法官人事案在大罷免投票前行使同意權,7位被提名人是否再成為政治對抗下的祭品,將充滿變數。

「欽點」趙怡翔進國安會?美國務院:完全是捏造

我駐美代表處前政治組組長,現任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的趙怡翔傳即將轉進國安單位,國內有媒體報導指出,這項人事異動是「美國國務院...

【總編開箱】全民普發現金危及國安韌性?賴政府錢權一把抓就行?

行政院提出強化安全韌性特別預算今日將在立法院會闖關。行政院長卓榮泰3日反對在野黨普發現金的主張,認為此舉將危及國家安全韌...

普發現金1萬? 4100億特別條例今闖關

立法院今預計排審規模達四千一百億元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包括最受關注的藍白全民普發現金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