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地基主就是平埔族?立院初審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 8爭議法條暫保留

相較於其他原民族群,平埔族漢化較深,立委擔心不容易找到文化仍然存續的資料證明。圖為西拉雅族夜祭。本報資料照片
相較於其他原民族群,平埔族漢化較深,立委擔心不容易找到文化仍然存續的資料證明。圖為西拉雅族夜祭。本報資料照片

內政委員會今天逐條審查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包括此法的主管機關、身分審定基準、審議委員資格、是否該限期登記皆未達成共識,立委鄭天財甚至提出另外成立平埔族群委員會與制定平埔族群基本法。多數爭議法條今天皆保留,召委牛煦庭表示將擇期再審。

遭保留的法條包括第2、6、8、10、12、17、22與23條。第3條暫依賴惠員等所提版本通過。其他法條暫依行政院版本通過。

政院版本草案訂中央主管機關為原民會,但鄭天財提案另外成立平埔族族群委員會為主管機關,專門處理平埔族事務。立委高金素梅則認為原民會量能不足,主張主觀機關應該是行政院。但立委蘇巧慧、黃捷認為,前者會把平埔族和其他原民族群切開,後者則產生位階不同的問題。立委張宏陸則認為,另外成立平埔族族群委員會不切實際、而行政院其實只是扮演督導的角色,建議仍由原民會主管,但可以在原民會轄下成立一個三級機關、專門處理平埔族群事務。

平埔族漢化已久、許多傳統習俗消失,對於判定平埔族身分的審查基準,許多委員也有意見,相關法案也都保留在討論。草案規定,申請人必須具備「該民族之語言、習俗、傳統等文化特徵至今仍然存續」,且提供得以釋明該民族之文化特徵至今仍然存續之相關資料以供審查。立委林宜瑾認為,應該依據憲法判決精神,做較為寬鬆的認定。

立委張宏陸則說,平埔族的文化特徵不是消失,而是同化了後來的移民。他舉例,許多台灣人會拜的地基主,其實源自平埔族習俗,如果太放鬆「是不是拜地基主的都可以變成平埔族?」而平埔族的過年習俗跟漢人也差不多。他認為平埔族群的文化跟台灣許多文化都融合在一起,如何判斷是否為平埔族群的基準必須多多思考。審查委員的資格也引來討論。張宏陸提出,有一平埔族僅剩1人會使用該族語言,「如何找到專家學者來審查認定平埔族埔族身分?」

草案第12條規定平埔族的身分登記有三年期限,多數立委主張延長或取消時限,此條也保留再議。立委林宜瑾主張延長到20年,並可再補登記。張宏陸認為政府沒有權利剝奪原民申請身分的權利,應該取消時間限制。

草案第23條規定政府應於身分法施行後三年內,充分考量各平埔原住民族群與其成員之歷史發展脈絡及現況,並斟酌國家資源分配,制定或修正相關法律保障其政治參與、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等權利。

立委林宜瑾主張修法時間應縮短為一年,認為此法討論已久,政府早該完成資源盤點。立委高金素梅則認為相關修法法條達127條、法規也近200條,光修法就曠日廢時,三年是合理時間。鄭天財則主張直接制定平埔族群基本法,更能完整與完善平埔族群權利。

習俗 族群 平埔族

延伸閱讀

新北綠黨部連兩天路口陸戰助罷 藍請漢子禿子燕子反罷

國民黨普發1萬元現金 張宏陸批「類綁票」發錢救選情

蘇巧慧、張宏陸催罷免投票 直搗葉元之本命區

危害民主、組織犯罪!綠批「罷免案多人遭訴」:朱主席不用負責嗎?

相關新聞

大法官人事案725投票 潘孟安明陪同被提名人拜會民進黨團

立法院7月25日將針對大法官被提名人行使同意權同票,總統府表示,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將於明日上午陪同司法院正副院長、大法官...

綠委林俊憲提袋遭爆中國製 鄭正鈐問綠營:要檢舉還是道歉?

新竹雙罷發言人林志潔與領銜人戴振博7月8日帶著印有藍委鄭正鈐人像、中國浙江製造的濕紙巾競選小物到北檢告發違反國安法等罪。...

準颱風薇帕預估周末來襲 賴清德第七講不去花蓮了

賴清德總統原訂本月19日到花蓮進行「團結十講」第七講,傳出是閉門演講,因距離罷免投票日時間近,被外界視為劍指國民黨立委傅...

民眾黨立委議場排隊搶遞案 備「虐兒零容忍」海報

為了18日立法院會搶先遞案,民眾黨團今天再度出擊,待城鎮韌性演習結束後,下午2時就派員前往議場排隊。民眾黨團雖未透露明天...

大法官該封殺或放行在野陷兩難 翁曉玲:必須慎選人選

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將於725經立法院投票表決,在野究竟會全面封殺或部分放行,為外界關注。7名大法官被提名人中,只需通過2...

被爆文宣提袋中國製 林俊憲反諷:罷免投票前牛鬼蛇神都出馬

新黨北市議員侯漢廷今爆料,疑似林向中國大陸帆布袋廠商製作的購物袋,他質疑為什麼愛台灣的林俊憲不委託台灣商人製造?也隔空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