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首見國安局副局長「回鍋」警大校長 黃明昭:返熟悉領域培育人才

南部持續降雨…最新24小時預測雨量出爐!2縣市達停班課標準

2026藍白合有譜?他曝北市「合作空間」 這2縣市長也有機會

觀察站/罷免重傷、出訪受挫 賴清德處境史上最艱困

賴清德總統原計畫八月初訪問巴拉圭、瓜地馬拉和貝里斯等友邦,但傳出美方對允許賴總統此行猶豫不決,行程恐生變。圖為巴拉圭總統潘尼亞(前排左三)日前公開會晤外交部長林佳龍(前排右三)。圖/取自林佳龍臉書
賴清德總統原計畫八月初訪問巴拉圭、瓜地馬拉和貝里斯等友邦,但傳出美方對允許賴總統此行猶豫不決,行程恐生變。圖為巴拉圭總統潘尼亞(前排左三)日前公開會晤外交部長林佳龍(前排右三)。圖/取自林佳龍臉書

大罷免大失敗後,賴清德總統目前內外交逼。除了在國內及黨內面臨被追究罷免失利責任,原定八月出訪計畫也因美方疑慮恐生變。

賴清德總統不是唯一一位在過境外交受挫的元首,但賴總統出發前面臨的處境,恐怕是史上最為艱困。在內外不利因素下,總統府昨天回應「考量近日南部風災災後復原、與美對等關稅及區域情勢等,賴總統近期暫無海外訪問之安排」,形同用風災、關稅和區域情勢,給自己一個下台階。

賴總統將過境美國定為今年度的重要目標之一,這件「最重要的小事」在美、中追求進一步接觸的大環境下,恐怕已淪為美國總統川普所謂「有用的籌碼」;或者說,川普在賴過境一事上更看重北京的感受。無論是川習會、美中貿易談判、稀土或磁鐵,對於川普的吸引力,都比賴總統過境美國大得多。

為了過境美國,我方官員已展開一段時間的前置作業,過程中,我方態度十分積極,但美方態度搖擺,增添全案不確定性。

彭博資訊報導也稱,台灣官員直到上周稍晚都沒有獲得美方開綠燈,使賴總統出訪計畫陷入混亂。

賴出訪消息剛曝光時,獲得在紐約過境的待遇;紐約是我國總統過境美國目前能得到的最佳待遇,若順利成行,可以解讀為賴總統的執政獲得美方肯定。

進一步分析所謂的美方態度,在交涉過程中,友台的美國官員依然希望能促成過境慣例,但大家都深知最後決策者是川普,也忌憚於川普的反覆多變。

此事繫於川普一人之手,哪怕國務卿魯比歐再怎麼友台,也不會違逆川普和川普正在下的美中棋局;和九年前川蔡通話不同的是,今日的川普更加看重北京的態度,也深知台灣是北京最敏感的議題。

對美國來說,台灣總統過境有其慣例,或許是小事,但在北京眼裡,這是天大的事,而台灣在夾在美中台的三角中,以及台灣的國際處境而言,過境往往比出訪本身更為重要。

賴面臨美中台逆風格局,加上國內大罷免大失敗,不僅重傷民進黨士氣,也讓賴的領導威信受到挑戰。出訪生變、過境受阻,影響的層面不會是單純出不去,當前正在談判的台美關稅,以及未來三年的台美關係甚至兩岸關係,都可能受到衝擊,需要賴總統提高警覺,再徐圖進展。

延伸閱讀

預告縮短俄國50天最後通牒 川普:對普亭非常失望

林右昌請辭 趙少康:賴清德不要一意孤行 趕快停止823罷免

台灣恐淪美中談判美讓步籌碼?彭博:川普政府爭論是否允許賴清德過境

罷免全軍覆沒…呂秀蓮喊話賴清德「聽人民的聲音」 提改組人事、開國是會議

相關新聞

反制南非更名降等我駐處 外交部:考慮限制晶片出口

外交部亞西及非洲司司長顏嘉良今(29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表示,南非粗暴片面我駐處更名降等,我方正研議反制措施,包含限制...

傳美拒賴清德過境 AIT稱台灣未宣出訪:美國政策不變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拒絕讓賴清德總統過境紐約,一名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指出,台灣並未宣布賴總統出訪計畫,他重...

傳普發現金不覆議為823罷免止血 朱立倫:賴總統心中還是沒人民

政府發不發現金1萬元。目前傳出,政院為顧慮8月23日第二波罷免與核三公投,暫先不覆議,但發不發,再看狀況。國民黨主席朱立...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爭議下 運動部長卡位戰已出局?

台灣師範大學女足抽血事件,校方和政府用「追殺個人」來彌補制度上的不足,加上事件爆發時機敏感,體育運動界都在傳是涉及運動部長之爭而引發的「內鬥」。台師大是台灣體育運動界龍頭、幾位資深學者,甚至被視為部長或副部長的潛在人選。但台師大在女足抽血事件上延宕處置,脊梁又不夠硬,恐因社會觀感不佳,在暗潮洶湧的首任運動部長卡位戰中「出局」。

2026藍白合?戴錫欽曝北市合作空間 這2縣市長也有機會

大罷免726投票全數未通過,對於接下來2026是否持續藍白合?國民黨北市黨部代理主委戴錫欽表示,目前藍白在台北市有很好溝...

【重磅快評】有王義川當豬隊友 賴清德還需要敵人?

大罷免大失敗,綠營開始找戰犯,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請辭負責,但黨內仍暗潮涵湧,各界都在關注總統兼民進黨黨主席賴清德明天的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