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公約最後談判/拒更多塑膠 千人釜山遊行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談判會議明在釜山登場,南韓環團和國際倡議團體昨在會場外舉辦遊行,現場擺放用大量廢棄塑膠玩具製作的海洋生物模型。記者侯永全/釜山攝影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談判會議明在釜山登場,南韓環團和國際倡議團體昨在會場外舉辦遊行,現場擺放用大量廢棄塑膠玩具製作的海洋生物模型。記者侯永全/釜山攝影

「全球塑膠公約」明天將在南韓釜山展開最後一輪談判(INC-5),來自世界各地的團體和民眾昨齊聚釜山,上街高喊「拒絕更多塑膠(NO MORE PLASTICS)」。超過一千五百人參與遊行,呼籲各國談判代表制定強而有力的「全球塑膠公約」。

雖然台灣無法以官方身分參與談判會議,但國內環團把媽祖充氣偶帶到釜山,為國際遊行增添台灣元素。

全球塑膠公約自二○二二年聯合國環境大會決議後開啟討論,並規畫五次談判會議,釜山是表定最後一次會議。多個南韓環團組成的「根除塑膠聯盟」和「釜山塑膠行動」及國際倡議團體「擺脫塑縛」(Break Free from Plastic)昨共同舉辦「一一二三釜山塑膠大遊行」。

遊行提出五大訴求,包括停止使用一次性塑膠用品、拒絕把減塑重心放在無法「治本」的回收、塑膠減產、監管塑膠中的有毒化學物質及公正轉型。

「一次性塑膠生產只需五秒鐘,使用僅五分鐘,分解要五百年。」釜山塑膠行動成員盧延錫說,每年全球生產的四億噸塑膠中,僅百分之九被回收,超過兩千萬噸廢棄塑膠物流入河川和海洋,研究更顯示人腦都能檢測出微塑膠,「塑膠減產是當務之急」。

世界焚燒替代方案聯盟(GAIA)亞太區塑膠政策專員巴格特說,最後一次談判在釜山舉行意義非凡,因為亞洲涵蓋最多塑膠生產,也深受塑膠廢棄物所苦,「亞洲成為許多富國的垃圾場。」呼籲公約建立穩健財務制度,以支援窮國和小島國家發展重複使用機制。

南韓 廢棄物 環團

延伸閱讀

直擊全球塑膠公約/球迷、媽祖、小學生齊抗議塑膠污染

神明嘸愛塑膠!媽祖現身釜山 綠色和平倡制定全球塑膠公約

反同婚林岱樺轉向 今午參加高雄同志遊行

研究:若未減塑 全球塑膠垃圾2050將增1倍

相關新聞

美核武預定地遭入侵!不明無人機群連3天現蹤 傳F-15E急升空追逐

繼俄羅斯總統普亭對西方發出威脅不久後,美國空軍證實,英國三處皇家空軍基地上空連續三天出現多架不明無人機,其中一處是美軍核...

《我在北韓的生活》:沒有選項的人生,脫北者眼中的真實北韓

在生產鴉片的罌粟花農場裡,身著制服的北韓學生在一片花海中彎腰採收罌粟籽。學生們圍繞著金日成雕像進行清掃工作,在農地徒手以人糞施肥。這是脫北者趙恩實(音譯)的親身經歷,也是許多北韓青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國際特赦組織韓國分會北韓議題專家崔在勳(音譯)長年關注北韓社會人權議題和拘留設施中人權狀況的變化。他在過去10年間深入訪談500多名脫北者,將61名脫北者故事集結成冊,於2023年出版北韓人權證詞集《60+ Voices》(台灣分會中譯版《我在北韓的生活——聽見脫北者最真實的聲音》),而趙恩實的人生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德川幕府從未鎖國:日本如何逆轉中華,改寫東亞秩序?

德川幕府鎖國200年,造成江戶時代末期日本的封閉不振。如果沒有明治維新,日本差點變成當時的列強殖民地—— 這是一般我們對於日本近代史的印象。但是羅納德.托比(Ronald Toby)用精密的學術論述,告訴我們其實並非如此。

賭上性命的脫北之路:逃亡與遣返之間,北韓政治難民難獲關注

脫北者無法確保旅途一帆風順。縱使脫北者成功離開北韓逃往他國,亦可能成為人口販運的受害者,或遭到邊境警衛隊逮捕並遣返北韓。資料顯示,中國於2023年下旬遣返約600名脫北者,而2024年4月約有60人遭到遣返。一但脫北失敗,將可能被關進管理所(亦稱政治犯收容所),面臨一連串拷問及刑求等不人道待。「與其被送到政治犯收容所,還不如死了更好。」趙恩實透露自己在脫北期間一路隨身攜帶毒藥和刀具,打算萬一真有不測便一了百了。

波羅的海2電纜遭切斷 瑞典加入丹麥監控中國商船

波羅的海2條海底光纖通訊電纜日前被切斷,疑為蓄意破壞行為,瑞典海岸防衛隊今天表示已加入丹麥行列,監控一艘停泊在兩國外海的...

全球先例!墨西哥將「民選」各級法官 3.4萬人登記搶881職位

墨西哥將成為全球唯一以投票選出各級法官的國家,根據今天公布的數據,超過3.4萬人登記參加明年6月1日舉行的第一輪選舉,角...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