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京辦完告別式 「報告班長」張立威花葬回歸自然

美國務院才刪不支持台獨字句 川普政府又調整措辭有何深意?

美國國務院改變了拜登時期的一般做法,不寫PRC(中華人民共和國)縮寫,改用China(中國大陸)一詞。 路透社
美國國務院改變了拜登時期的一般做法,不寫PRC(中華人民共和國)縮寫,改用China(中國大陸)一詞。 路透社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美國國務院官網上,2月13日更新的美中關係事實清單一方面擴大了經濟關係的篇幅,強調美中貿易逆差、美國企業在大陸面臨的挑戰;另一方面,刪去了美中在文化與環境議題合作和援助項目的敘述。

美國務院網站刪除「不支持台獨」字句。

用詞變化:PRC⮕China

其中一項重大措辭改變是,美國國務院改變了拜登時期的一般做法,不寫PRC(中華人民共和國)縮寫,改用China(中國大陸)一詞。

路透社引述美國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的觀點:「這種措辭上的轉變可能是華府傳達的訊號,向北京保證美國不打算挑戰大陸大陸共產黨的統治。」

美國也更直指大陸共產黨(CCP),批評其試圖「操縱與破壞」聯合國等機構、試圖「培養與安插」中共黨員到國際組織的領導階層和其他職位。

著重經貿疑慮、省略合作面向

新版的事實清單寫道,大陸有「全世界最受限制的投資環境之一」。不只如此,「大陸還採取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例如使用強迫勞動、大規模國家補貼,讓美國企業處於劣勢、成為大陸侵害人權的共犯」。

清單內提到了來自大陸、針對美國政府機構和關鍵基礎建設的網路攻擊行動,並批評大陸企圖獲取美國先進科技來推動軍事現代化,而美國致力於打擊這些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先前的事實清單曾提到美國「與盟友和夥伴密切合作,以捍衛美國利益與價值」等敘述,但現在省略,而是改稱美國跟大陸往來時會「遵從互惠與公平原則」。

此外,涉及保存西藏文化、環境保護、人權、打擊毒品走私等等美國跟大陸有合作關係的項目,也不再出現在事實清單上。這可能跟川普政府的大規模政府改造計劃有關,最近美國正著手解散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暫停國際援助。

大陸回應:歪曲事實真相

學者宋文笛認為,美國或許是希望透過在經濟議題上提出不滿,設法跟大陸討價還價。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則表示,網站上關於大陸的更新是要「反應當前政府涉及大陸、美中關係的政策和優先事項」。

不過,北京表示堅決反對美國的做法。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批評美方「歪曲事實真相,詆毀大陸外交政策,鼓噪所謂中美戰略競爭」,並要求其「停止誤導」美國民眾和國際社會。

(路透社等)

※ 珍愛生命,向毒品說 NO!毒品危害防制諮詢專線 0800-770-885

DW中文有 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北京 台獨 台美 美中關係 美國

延伸閱讀

「邪惡國毀滅重置世界」牛頓曾留驚人預言 推算疫情戰爭齊爆關鍵年

一夜顛覆對烏決策…若習近平要支持和平統一 川普可能反應曝光

礦產協議卡關!澤倫斯基還原美財長施壓 獅子大開口「太過分」

「史上最好吃麥當勞」爆紅!日本饕客紛紛朝聖實測:名不虛傳

相關新聞

歐洲國家的轉折?德國恐面臨「外交政策大變化」 翻倍增加國防預算

德國的新政府將在外交政策領域面臨巨大的挑戰。所謂「時代轉折」,意味著幾乎在所有領域都需要重新定位。換言之,德...

北韓國防部:川普執政下美國軍事挑釁增

北韓官方媒體報導,北韓國防部今天表示,美國在總統川普執政下,與盟國的「軍事挑釁」變得愈來愈「明顯」

加冰球賽勝美 杜魯多諷川普:奪不走國家、也奪不走比賽

美加關係緊張之際,20日晚間在波士頓舉行的「四國冰球對抗賽」(4 Nations Face-Off)充滿體育競技和政治角...

取代川普接管論 中東領袖1態度回應200萬巴人建國

阿拉伯國家領袖21日齊聚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以因應美國總統川普此前提出的美方接管、清空甚至買下加薩走廊爭議構想。與會的包...

中國軍艦示警海上演習 澳洲稱未發現實彈射擊

中國海軍船艦先前警告要在澳洲附近執行實彈演習,迫使商務航班改道,但澳洲昨晚表示,未發現中國海軍船艦在澳洲東岸外海實彈射擊

巡演臨時取消機率增 「保險」是保障資深藝人安全網?

「民歌50演唱會」曲終人散,留給歌迷滿滿的回憶殺。縱橫樂壇半世紀,偏靜態的民歌手比較能夠持盈保泰,搖滾樂手到了七老八十還要在舞台上蹦蹦跳跳,除了善加保養,更少不了完善保險——說來有些煞風景,卻是資深藝人萬一不能登台的安全網,而且保費居高不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