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價格變更有助完善!YouTube Premium家庭版 無預警漲價20%

木村一家都愛吃!木村拓哉晚餐直奔這家鼎泰豐 董座楊紀華親自招待

日本最新預測「8.7強震連2震」 南海海槽「半斷裂」最糟情況曝光

去年1月5日石川縣珠州市震災後空拍圖。美聯社
去年1月5日石川縣珠州市震災後空拍圖。美聯社

日本政府的工作小組會議3月31日公布最新估計指出,若發生規模9的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罹難者恐達29.8萬人。這次評估也納入「半斷裂」地震試算,即地震可能分階段發生、造成二次強震加劇災情。

中央社引述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南海海槽特大地震是指發生在靜岡縣外海駿河灣至宮崎縣外海日向灘板塊交界處,規模8至9的巨大地震,通常以100年至150年一次的頻率發生。最近一次是1946年的昭和南海地震。

新版報告書估算,罹難人數最多達29.8萬人,低於前一次估算的32.3萬人。如果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發生在條件最糟的冬天深夜,死於海嘯的罹難者估計21.5萬人,占全體死者7成,其次為死於建築物倒塌7.3萬人,以及死於地震火災9000人。

另外日媒每日新聞報導,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教授西村卓也說明,就南海海槽地震,若整個區域同時斷裂稱為「全斷裂」。若東側或西側先發生規模8以上地震,之後另一側才跟著發生,則稱為「半斷裂」。

兩者相差可短至數小時,長則數日甚至數年。報告預測的最惡劣情況是東、西側先後發生規模8.7與9.0強震。

歷史記錄顯示過去300年「半斷裂」頻率遠高於「全斷裂」。報告預測,「半斷裂」模式可能讓同一災區遭遇兩次強震,第一次地震未倒的建築物,二次地震時倒塌風險大增。專家警告,該情況可能延長震災時間、擴大影響範圍並導致更多傷亡與財損;建築耐震能力也益形重要。

南海 地震 強震 日本

延伸閱讀

南海再添新物種 台南大學國際發表「西沙深水虱」

11位緬甸僑生與家人失聯 桃園宋干節活動改辦祈福儀式

緬甸地震影響台灣? 學者:相隔仍遠

緬甸地震 日本準備約2億元資金賑災

相關新聞

韓憲院:尹錫悅彈劾案周五宣判

南韓憲法法院一日聲明,將在四日上午十一時(台灣時間同日上午十時)宣判總統尹錫悅彈劾案並開放直播。若彈劾成立,尹錫悅將免職...

經濟靠中國,軍事靠美國:馬來西亞的避險策略

自安華(Anwar Ibrahim)2022年出任馬來西亞首相以來,其外交政策常被外界貼上「親中」標籤。高層頻繁訪華與經濟合作的熱絡,似乎為此提供了佐證。然而,若單純以「親中」概括馬來西亞的外交取向,未免過於簡化,忽略了美國在當地安全領域的深厚影響力。美國對馬來西亞軍事和官僚體系的影響力,絕非短時間內能動搖,而北京一直對吉隆坡抱著一絲戒心,原因就在於馬來西亞與美國之間密切的軍事關係。

捍衛戰士與永遠的蝙蝠俠:方基墨病逝,享壽65歲

好萊塢明星方基墨(Val Kilmer)在2025年4月1日因肺炎病逝,享壽65歲。方基墨過去在1986年演出《捍衛戰士》(Top Gun)中的角色「冰人」Iceman 而廣受歡迎,其後還有1988年的《風雲際會》(Willow)、1991年的《門 》(The Doors)等電影作品。1995年方基墨演出《烈火悍將》(Heat),同年還有另一部《永遠的蝙蝠俠》,方基墨成為繼米高基頓後的新一代蝙蝠俠。

挪用歐盟助理費判有罪:勒龐被禁止選法國總統,子弟兵巴德拉能夠提早接班嗎?

法國極右派「國民聯盟」(RN)領導人勒龐(Marine Le Pen)在被巴黎法院判處挪用歐盟資金有罪、5年內禁止競選公職之後,多年來逐漸逼近法國總統大位的政治聲勢和前景幻滅,但崛起的法國極右派尚未就此止步——公眾將目光,放到了勒龐一手帶出的巴德拉(Jordan Bardella)身上。巴德拉是現任RN主席、歐洲議會議員,原本在RN和其支持者的設想裡,希望勒龐當總統、巴德拉任總理,未來由巴德拉接班勒龐,現如今巴德拉或許將比預期的更早來到政治舞台的中央,但公眾質疑:才29歲的他是否準備好擔任領導者、是否適合這個角色?

普亭會王毅:為習5月訪俄做準備

中共政治局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訪問俄羅斯的三天行程將於今日結束,他昨日先後與俄國外長拉夫羅夫會談、並獲得俄國總統普亭會見,...

格陵蘭愚人節假新聞 「回擊」川普:我們也要買阿拉斯加了!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多次宣稱要收購格陵蘭,格陵蘭廣播公司(KNR) 於4月1日「愚人節」當天特別發表一篇風趣的假新聞,報導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