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日本人優先」 參政黨神谷宗幣成選戰大黑馬

日本第27屆參議院選舉完成開票,參政黨一舉奪下14席成為最大黑馬。這個只有5年資歷的政黨主張「日本人優先」,強調以天皇為中心,短期內獲得大量關注,反映日本「民意右傾化」勢頭難擋。
幾個月前,47歲的神谷宗幣在日本全國來說還是個Nobody。他出生於福井縣高濱町、畢業於關西大學,取得法務博士,2007年首次參選大阪府吹田市議員並當選。2012年眾議院選舉時,他獲得自民黨推薦,於大阪第13選區參選,但最終落選。2015年,他又以無黨籍挑戰大阪府議會選舉,這次也落選。
神谷後來創建網路平台,2013年開設YouTube頻道,2018年創辦了「意識改革大學」,有網路與實體課程。神谷還開設株式會社Grand Strategy(現名「意識改革株式會社」),販售「真菰」相關產品。
真菰是一種植物,自古以來就被用於民間療法,被認為具有排毒效果,也被製作成入浴劑,把粉末溶入浴池中泡澡。「真菰浴」顏色全黑,泡澡時的視覺效果驚人。神谷一砲而紅後,販賣「真菰」的過去也被挖出來,他曾拍攝影片解釋產品。
截至2020年,神谷雖然參政,但身分更像是企業家。直到2020年4月,神谷和曾擔任日本維新會眾議員的松田學等5人,共同創立參政黨。參政黨的綱領開頭就強調「天皇」,要「建構以天皇為中心、團結一致的和平國家」,呈現鮮明的保守色彩。
創黨5人中的3人後續因為意見分歧等各種爭議退黨,另外加入武田邦彥、赤尾由美、吉野敏明等3名成員,被稱為參政黨「五戰隊」。其中,武田邦彥是綜藝節目常客,以反對地球溫暖化、反對COVID-19疫苗等立場聞名,2022年代表參政黨參選參議員落選。赤尾由美於2023年退黨。
參政黨進入國政是在2022年夏季的參議院選舉。神谷宗幣在比例代表選區獲得176萬票,首次當選參議員。去年眾議院選舉,參政黨取得3席,今年6月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也取得3席,曝光度大幅增加。
參政黨在參院大選主打「日本人優先」等主張,除了保守派之外,成功吸引大量無黨派選民支持,掀起一陣「參政黨炫風」。
「朝日新聞」調查沒有政治傾向的民眾為何對參政黨產生好感,有人回答「在路上偶爾會看到沒水準的外國人」,社群媒體也在流傳「外國人讓治安變差」,就在這時接觸到參政黨。
有民眾表示,「對中國、對美國的關係雖然也重要,但我更重視的是,比起對外國人,這個政府是否會更重視日本人」。還有年輕人在YouTube上認識參政黨,感覺「日本人優先」的理念聽起來不錯,決定把票投給參政黨。
儘管各界也針對參政黨提出的憲法草案等發表負評,或是稱這個政黨太過「空心」,但19日選前之夜在芝公園的最後動員依舊吸引大批民眾,神谷聲稱現場來了兩萬人。
除了無黨籍支持者外,有媒體分析,隨著觀光客與外國居民急速增加,部分日本人產生「外國人正在利用日本」的不滿情緒,參政黨正是利用了這股憤慨之情,巧妙運用社群媒體,成功滲透原本支持自民黨的保守派群體,收割選票。
然而,參政黨的主張時常被批評為「排外主義」,否定男女平等的政策,並時常遭受主流媒體批評。對此,神谷強調「是被媒體斷章取義」。
同志社大學教授三牧聖子表示,美國「紐約時報」形容神谷是「從(美國總統)川普獲得靈感(Trump-inspired)的政治人物」。神谷自己也說過,「很多語言風格都是學習川普」。
有人分析,參政黨的主要支持群眾是「就業冰河期世代」,利用這一世代對既有政治長期懷抱的不信任感,而這種策略的先驅者正是打出「為被遺忘的美國人民而戰」( fight for forgotten Americans)的川普。
參政黨其他訴求還包括排斥外國勞工、瓦解腐敗的「深層政府(Deep State)」、反對全球化,以及「日本人優先」等,也明顯是將川普的政策和理念直接移植到日本的政治環境。
三牧表示,此外,神谷宗幣也和川普的風格類似,會把自己塑造成媒體霸凌的受害者,營造出「因為我說的是事實,所以才會被媒體攻擊」的形象,並且也善用社群媒體(參政黨利用TikTok、川普當年使用推特),利用短影片鎖定對政治冷感的年輕人,以及不信任主流媒體的中年男性,把他們轉化為票倉。
不過,這類擅長操控民意的政治家,上台後不見得會兌現選前承諾。三牧表示,過去半年經歷了美國川普政府,未來更應該密切關注這類民粹領袖掌握實權後的表現。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