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客座評論/大陸稀土武器化 歐美如何擺脫對陸依賴?

(德國之聲中文網)早在1992年,鄧小平就說過:「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他當時也許並沒有想到,二十多年後的中國領導人能用稀土來作為對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抗爭或施壓的武器。
所謂稀土的武器化,就是利用稀土壟斷地位來向他國討價還價,獲得北京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估算,2023年全球超60%的稀土都在中國開採,高達92%的稀土都在中國精煉加工。
全球對中國的依賴性
中國自2000年來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建設礦山和加工設施。 就像無數戰略性產業一樣,中國利用巨額國家補貼,降低環境或安全標準。 用這種手段中國獲取了在稀土的壟斷地位。中國在近二十年內,盡量少採中國的稀土,而在世界各地獲取他國稀土。目前,中國生產加工的稀土,1/3來自國內的礦產,2/3的礦產則來自國外。而其中國外礦產中,緬甸的稀土佔2/3。緬甸產的稀土比中國自己產的成本更低,因為它就在地表面,而且運輸成本低。環境的成本等則不提了。
中國稀土壟斷另一個方面是中國對分離和提煉設備和技術的控制,這些技術,在西方國家大多則被遺忘了。按照中國業內專家的說法, 西方在稀土加工方面的技術落後中國50年。
中國將在今後相當長時間內掌握稀土供應的主導地位。美國目前約有 96% 的稀土需求來自中國。歐盟對中國的稀土依賴度達98%。稀土實際上是由 17 種元素組成的一個 「籃子」。而這17種元素並非所有稀土都含有的。稀土還分重稀土和輕稀土。譬如說,中國幾乎控制了全球 100% 鏑(Dy)和鋱(Tb)的供應。它們均屬於重稀土。
武器化的後果
近幾年來,美國和歐盟儘管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稀土開採和加工工業,總體來說西方國家生產的稀土,但遠不能滿足需求。跟美國合作的澳大利亞有潛力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輕稀土來源地,可供應全球15%至20%的釹和鐠,但也承認該國不可能完全替代中國在全部17種稀土元素上的供應能力。
自從中國開始嚴厲監管稀土出口以來,美國、日本、韓國、德國和印度的汽車製造商多次發出呼救,因為稀土的短缺,迫使工廠部分停產。而美國軍工業的稀土庫存也只夠用45天,如果中國停止供應,那有的軍工產品也無法生產。
稀土控制初期
稀土的武器化早在2010年就嘗試過。那時,中日發生釣魚島外交爭端,為了迫使日本服從中國的意志,北京限制了對日本的稀土出口。這一舉動使得日本的汽車工業瀕臨崩潰。從那時起,日本企業的課題就是如何在「不依賴中國稀土」的情況下製造產品。
2018年,中國開始對全球稀土出口實行管制,當初首先受影響的是美國軍工企業。但對美國來說,稀土管制的緊迫性顯然不是那麼高,儘管無法直接從中國進口稀土,但有足夠的非正規渠道可以獲得所需稀土,譬如通過第三國 (泰國、墨西哥、印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是靠走私獲取。
川普的關稅戰
中國是川普的目前關稅戰最大的目標,畢竟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國。中美貿易逆差巨大。川普認為,美國不少工業的消失都跟中國有關。 但川普在他第二任期顯然低估了他的關稅戰對手的實力。當川普對中國宣布了提高關稅之後,中國商務部在今年4月也決定實施的多種重稀土出口管制來作為反制措施。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相互層層加碼與報復,以至於到五月份中美之間的關稅快速上升125%。如此高的關稅和一系列關稅以外的措施,自然使中美之間的大部分貿易中斷,而這種情況對美國中國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
北京在關稅戰高峰期間,整個5月向美國出口的鋱和鏑兩個重稀土的量已經降到零。而在5月後,中國有意設計了那種高度繁瑣的管制體系,拉長了需要稀土企業的發貨周期。中國官方則表面上對美國三大車企和歐洲車企的稀土出口審批,也只夠這些車企自己使用六個月。逼著它們每年至少要申請兩次。 北京的目的很明確:限制甚至停止提供美國和歐盟的軍工業使用中國的稀土。而如果這樣,美國國防工業可能會面臨關鍵武器系統生產和供應鏈的斷裂。
於是,川普在他對中國關稅戰中,還是先眨了眼,在5、6月兩次談判中,川普都向中方提出了恢復稀土出口的要求,後來,為了表示好意,放松了對某些產品出口的限制 (如放寬或取消了某些芯片控制,恢復了對中國打飛機發動機的出口等等)。 6月倫敦談判後,中方稍微放松對美國企業的稀土出口,但對軍工需要的個別種類的重稀土依然嚴格禁止。
辛苦的趕超
無論是歐盟還是美國目前都在努力地重新恢復自己的稀土工業,力爭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但這遠非易事。 歐盟由於各成員國的利益和工業層度不同,很難在稀土問題上達成共識(儘管理論上已有不少宏偉的目標),因而顯得很不敏捷。美國則不同,在加之川普個人那種威權主義的領導方式,似乎走的步子要更快一些。
把中國技術員從中國挖走,這是西方國家趕超的辦法之一。廖春生,一位在稀土行業有重要地位的專家,諳熟稀土加工技術,2025年4月,他辭去了中國稀土集團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職務。幾天後,他的名字出現在一個加拿大的稀土公司領導階層名單上。對此,中國官方現在強化了對稀土專業人員的控制,收回他們的出國護照,並將本來是一個人管控的稀土加工技術程序有意分成幾個模塊,並由幾個人管控,這樣,即便一二個模塊的技術人員被挖走了, 競爭方依然無法掌握全部加工程序。 可以想象,即便在開採和加工提煉趕上了中國,一個根本問題還是不能解決,那就是加工後的稀土的價格。由於西方環境、勞務等各方面的標準高於中國,那價格肯定也要高於中國。
這個問題上,歐盟顯得束手無策,而川普政府則不一樣。美國目前在學中國補貼的政策,為礦企提供價格補貼支持美國國防部,將以接近當前市場價兩倍的價格,為美國稀土礦商MP Materials設定最低採購價。但即便如此,很難想象,美國會像中國那樣極盡全力地補貼該行業。
看來,如果西方國家不依仗技術上的飛躍來超趕中國的話,很難達到自己的目標。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德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