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若開戰...谷歌蘋果微軟特斯拉會挺台灣嗎?美報告給了答案

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暨新興技術研究中心(CSET)研究員布雷斯尼克(Sam Bresnick)4日在日經亞洲撰文指出,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微軟、亞馬遜、SpaceX與Palantir等美企自發且多為無償援助基輔,烏克蘭能在戰爭首周守住,似乎更多歸功於矽谷而非北約。但若戰火燒向台灣,這些美企是否會再次出手?答案並不樂觀。
CSET最近發表一份報告,分析17家曾協助烏克蘭的美國科技企業與台灣的關聯,結果發現,儘管谷歌、微軟、亞馬遜、蘋果等公司近年拓展在台業務,但他們的在地布局依然相對有限。在地緣政治風險日益升高的背景下,這些企業大多仍與中國大陸維持遠比和台灣更深的連結,這可能會限制他們在台海爆發危機時支援台灣的意願與能力。
儘管谷歌、蘋果、微軟與亞馬遜近年紛紛投資台灣,包括設立資料中心與研發據點,但整體規模相對仍小。以谷歌為例,在台投資僅占其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蘋果主力製造與營收仍集中中國;特斯拉則刻意避開台灣。反觀他們在中國,擁有更龐大的商業利益與供應鏈依存,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產能網絡,台灣都難以取代。
報告指出,當初美企敢於果斷援助烏克蘭,是因為他們在俄羅斯沒太多可失去的,加上西方國家對基輔的壓倒性支持,援烏也有利於聲譽和政治安全。
但是這樣的條件並不存在於台灣。不僅多數國家未正式承認台灣主權,企業高層也未必挺台,例如馬斯克就曾公開質疑台灣地位。許多美國科技企業在中國的經濟曝險,也遠超當初在俄羅斯的規模。
投資不等於承諾。該文主張,企業與美台政府皆不應將「精明的商業投資」誤認為「戰略上的備戰」。事實是,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對台灣的押注仍小。
該文最後提到,美台雙方不可坐等矽谷自動伸援,華府與台北務必調整公私部門間的誘因,為未來危機中爭取科技企業的支援鋪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