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核二廠廠長曾文煌收賄百萬涉貪 裁定羈押禁見

川普政治報復「玩真的」! 同黨參議員坦承:我們都很害怕

氣勢不如上回…藍營支持者相約北檢外 大唱軍歌「夜襲」撐場面

病患生殖器有特殊刺青 澳洲無良醫拍照外流只罰33萬

醫師看見病患身上有特殊刺青,竟拿出手機拍照還分享。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來源/ingimage
醫師看見病患身上有特殊刺青,竟拿出手機拍照還分享。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來源/ingimage

澳洲昆士蘭一名骨科醫師,在替病患動刀時,竟趁著對方昏迷,拿手機拍攝私密處,甚至還在WhatsApp群組分享,遭罰款一萬美元(約新台幣33萬元)。

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這起事件發生於2019年4月。當時,一名男病患因自製土製炸彈爆炸導致重傷,被緊急送醫並安排接受骨科手術。手術後他在加護病房插管治療,院方替他安排醫學誘導昏迷,但在這段時間,他的生殖器照就已經遭到外流。

原來負責手術的骨科醫師在動手術時,發現病患的生殖器上刺有納粹卍字符號刺青,於是趁對方神智不清,拿出手機拍照,還分享到跟同事的聊天群組中。

這起離譜的事件起初並未曝光,是到2020年時,衛生監察員辦公室(Office of the Health Ombudsman)接獲舉報,才趕緊展開調查。調查報告指出,醫師拍照的行為「根本沒有臨床或醫療必要性」,完全侵犯了病患的隱私和尊嚴。

負責審理的法庭指出,「該病患當時處於無意識狀態,極度脆弱」,認為涉案醫師應該為自己不當行為負責。雖然該名醫師事後已經表達悔意,但法庭仍決定對其罰款,讓他付出應有的代價。

至於該名病患後續情況,以及當初為何會在家製作土製炸彈,至今仍不得而知。這起事件不僅暴露了醫療倫理問題,也引發社會對醫病關係的深刻反思。

刺青 澳洲 生殖器

延伸閱讀

影/遇見伯樂!泰國女清潔工街頭被相中 TikTok爆紅變模特兒

印度14歲天才少年開發AI程式 7秒就測出有沒有心臟病

影/演唱會爆衝突!前排觀眾起身嗨跳 女子視線被擋出手怒扯馬尾

小孩養小孩!媽媽只大自己13歲 英國女曝成長過程「很特別」

相關新聞

中國人瘋論文?搶破頭參加英國約翰洛克論文競賽

中國的這股「約翰洛克熱」大概始於2022年。由於2021年的最佳論文獎由中國學生掄元,這個成果在中國的社群媒體,特別是小紅書上掀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中國家長都將這項競賽當成人文社科類的「牛津劍橋入學模擬考」。同時,能夠獲邀參加頒獎典禮的中國學生和家長,通常都呈現出以下幾個有趣的特質。

19歲女遭綁架餵藥!7天內被23男性侵 9人落網包括性犯罪集團頭目

印度發生駭人聽聞的綁架輪姦案。1名19歲女子回家途中遭綁架擄走,7天內更被下藥和帶到不同地方,其間總共遭到23名男子輪姦,淫男逞慾後將她置之不理。家人見受害人遲遲未返,於是報警,而她獲救時仍然受到藥物影響而神智不清,2天後才能交代案件。警員經調查後拘捕其中9人,當中1名被捕男子被指是性犯罪集團頭目,他更有性罪行紀錄。案件在當地引起公憤,民眾更企圖襲擊被捕男子,而警方正追緝其他疑犯歸案。

盲腸炎!印度男看YouTube自行開肚及縫針 麻醉過後劇痛下場曝光

YouTube不是萬能學院,遇到健康問題最好去求醫。印度有名32歲男子早在14歲時做過闌尾炎(盲腸炎)手術,但近年他長期受腹痛困擾。早前他竟從YouTube上看影片學做手術,在市場親自買來手術刀等工具,自行在家開肚做手術,再縫合傷口,可是待麻醉藥過後他出現嚴重併發症,劇痛慘叫的聲響驚動家人,將他送院治理,幸現已並無大礙。

無良匪搶劫12歲女!扮鄰居上門借水 扯女童頭髮強搶近萬元金頸鍊

利用他人善心再順勢搶劫,實在可恥!馬來西亞早前發生匪徒入屋搶劫案,有男子在公寓內假裝是某單位的住客,向其中一戶人家敲門,訛稱因家裏沒有水,想向對方借水。屋內的12歲女童不虞有詐,開門遞水時慘遭男子猛扯頭髮,雖然她曾試圖反抗,但最終仍被搶走價值5,530令吉(下同,約40,735台幣)的金頸鍊。

哈佛學區淪陷?奢華妓院藏身大學旁 「1小時1.9萬元」恩客全大咖

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近日爆出一起高級應召案,震撼當地政商界。該應召站藏身於哈佛大學附近的豪華公寓,專門接待富有且具社會地位的大咖人士,包含醫生、律師、政客及企業高層等上流階層,每小時收費高達600美元(約新台幣1.9萬元)。​目前已有超過30名嫖客的姓名曝光,其中包括麻州劍橋市議員托納(Paul Toner)和廢水處理公司Gradiant的執行長巴傑帕伊(Anurag Bajpayee)。​

飛機上別亂吃!前空服員勸你別喝茶和咖啡 少吃這些利人利己

吃到美味的飛機餐是不少人搭機出行時的一大樂趣,然而卻有前空服員提醒,有些食物在飛機上「最好別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