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能大於二?本田、日產合併 陸低價電動車恐是影響關鍵
日媒披露,本田與日產23日分別召開董事會,簽署合併談判基本協議,最快2025年6月完成合併,一加一能夠大於二?關鍵源頭可能是中國的電動車太便宜!
日本第二大車廠Honda本田將與第三大車廠Nissan日產合併!日媒披露,本田與日產今(23)日分別召開董事會,簽署合併談判基本協議,最快2025年6月完成合併,一舉成為世界第3大汽車銷售集團。除了本田與日產整併外,日商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也在評估「3合1」併購案。
日本政府力促合併,鴻海難介入
積極搶進汽車業的鴻海集團動見觀瞻,也成有意搶親的要角之一。事實上,受到北美和中國市場銷售低迷影響,日產2024年上半年淨利潤衰退93%,銷售量也下滑1.6%,並在全球減產、裁員9000人。
法國雷諾汽車擁有日產36%的股權,在任何合作中都擁有發言權,知情人士透露,鴻海集團先前曾向日產汽車表達收購意願、計劃取得其經營權;不過日前傳出,鴻海派出的代表團,與日產大股東雷諾汽車(Renault SA)在法國會面後做出暫停收購的決定。
《日經》甚至直指,鴻海有意搶親,是加速本田與日產兩家合併的主要原因,另外也有專家表示,日本政府早在2020年就力促兩車廠合併,鴻海以外商角色恐難介入登上談判桌。
鴻海集團近年積極發展「3+3 產業」(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2020年與裕隆集團簽署合資、創立MIH聯盟,欲將代工產業擴大至汽車領域。而受邀擔任電動車策略長的關潤,曾擔任日產三菱汽車副營運長,對日產相當熟悉,因此傳出鴻海對日產有興趣,也是其來有自。日產前董事長戈恩日前接受《彭博社》專訪時就指出,鴻海可能認為投入自行生產電動車的成本過高,不如直接收購現有車廠。
據今年上半年數據顯示,本田、日產和三菱三家公司在全球總銷售量約為400萬輛,較豐田一家銷售就達520萬輛相比為低,若3家車廠成功合併,預估銷售量可突破8百萬輛,不僅將躍升為全球汽車業的第3大製造商,更能與對手豐田抗衡。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應對中國汽車製造商的迅速崛起,及來自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壓力。
一加一能大於二?專家看法也分歧
前日產汽車董事長Carlos Ghosn就表示,本田與日產在市場定位、產品線與品牌形象方面高度相似,幾乎沒有互補之處。他認為此次潛在合併案是受到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推動,意在促進國內經濟發展,而非基於工業邏輯或市場需求,他對於這項交易並不完全認同。
伊藤忠總研主席研究員深尾三四郎表示,「尋求救助的日產需要的是外部力量。」他認為,日產想要在電動車(EV)市場上競爭,已經沒有時間了。他更點名鴻海,指出現在日產需要的不是追求規模、而是要講求速度感,也就是像鴻海推動夏普(Sharp)重建,需要進行迅速管理營運。他認為,鴻海參與日產營運的可能性仍在。
深尾三四郎也指出日產對鴻海的幫助,他表示「鴻海希望成為AI企業,自動駕駛正應用於電動車、而鴻海想要會生產電動車的公司。鴻海雖已和台灣裕隆設立鴻華先進,不過這主要是商用車,鴻海想要和新的乘用車廠商合作、生產乘用車。」
回過頭來,這一切源頭可能是中國向全世界強勢輸出的低價電動車。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491萬輛,2024年預估可達580萬輛,儘管各國政策全力圍堵,但仍有18%的年增幅,中國電動車輸出全世界,讓全球汽車業苦不堪言。
實際到中國走一遭,電動車的價格令人大吃一驚。坐上蔚來的頂規電動車,豪華全景窗、舒適的體驗,令人印象深刻,但當地車主坦言,即使頂規車、上百萬台幣的價格已經賣不太動了!因為更便宜的電動車也有與之匹敵的軟硬體,中國電動車可謂物美價廉,是在其它地方難以想像的。
一位車用領域老闆觀察,中國是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市場大、大家都來,全世界最新的技術都在這邊研發,要爭這塊大餅,不斷降價、質量又不能受到影響,中國市場確實是相對內捲的。現在韓國車在大陸賣不動、日系也賣不動、美系也賣不動,中國在電動車的領域仍引領全世界汽車廠。全球汽車業正迎來中國的內捲與電動車的激烈競爭。
(本文出自2024.12.23《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