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3張00919、1張00878、125股00631L!存股哥:本月存105,000元

MLB/佐佐木朗希5.2局失3分 平手退場確定6場先發還沒等到首勝

馬斯克xAI擬募資200億美元 有望寫新創單輪籌資次高

彭博資訊報導,xAI正與投資人商議籌資200億美元一事。這輪籌資若完成,將成為史上金額第二高的新創籌資,僅次於OpenAI在今年稍早進行的400億美元籌資。(路透)
彭博資訊報導,xAI正與投資人商議籌資200億美元一事。這輪籌資若完成,將成為史上金額第二高的新創籌資,僅次於OpenAI在今年稍早進行的400億美元籌資。(路透)

馬斯克的xAI控股公司傳出將籌資約200億美元,有望寫下史上第二高新創公司單輪籌資紀錄。另一方面,馬斯克的電動車公司特斯拉近日突向印度早期預定客戶退還訂金,引發各界猜測特斯拉即將進入印度市場。

彭博資訊報導,匿名知情人士指出,xAI控股公司正與投資人商議籌資200億美元事宜,以投資這家新進整合人工智慧(AI)及社群媒體業務的新創公司。xAI控股公司在今年3月宣布成立,整合了社群平台X(前身為Twitter)與馬斯克的AI新創公司xAI。

根據PitchBook數據,這輪籌資若完成,將成為史上金額第二高的新創籌資,僅次於OpenAI在今年稍早進行的400億美元籌資。消息人士說,這將使xAI控股公司估值超過1,200億美元。xAI未立即置評。

消息人士說,籌得的資金可能部分用來支付馬斯克將Twitter下市、轉為未上市公司時欠下的債務。僅是今年3月,X就支付了約2億美元與收購案相關的償債費用。至2024年底,X的年度利息支出超過13億美元。

最新一輪籌資規模之大,既凸顯投資人對AI企業的熱衷,也展示馬斯克身兼商業巨擘與政治權力玩家的地位。身為川普關鍵盟友的他,雖預期不久後就會離開華盛頓,但自從川普參選,他已對政府做出許多影響廣泛的改變。

馬斯克旗下未上市公司的估值持續攀升,例如火箭公司SpaceX在去年在進行私募籌資後,公司估值達到3,500億美元,已成為史上估值最高的新創公司。

另一方面,根據彭博資訊瀏覽到的信件,特斯拉印度辦公室正向Model 3車款的早期預定客戶退還訂金,引發特斯拉電動車將在印度這個世界第三大汽車市場上市的猜測。

這封信件寄給2016年預購該車款的客戶,內容寫道:「我們希望暫時退還您的訂金。當我們確認在印度的產品供應,我們將再度走進印度市場。期待我們準備好在您的國家推出產品時,再度與您相見。」退款原因是舊款Model 3即將停產。

這是特斯拉計劃在印度展開銷售的最新跡象。此前,印度高昂的進口稅導致特斯拉進軍印度的計畫延宕多年。

數日前,馬斯克在X上發文說,他將於今年稍晚拜訪印度,發文時印度正與美國進行貿易協議磋商,內容可能包含降低汽車關稅。

印度 特斯拉 馬斯克

延伸閱讀

馬斯克差點聽到29項對抗中國大陸武器計畫 WSJ:他緊急介入才喊卡

美自駕車上路法規 將鬆綁

爭國稅局人事 馬斯克、貝森特白宮上演「頂胸口摔角秀」

打到自己? 馬斯克認了缺稀土:正向北京爭取出口許可

相關新聞

擺脫中國大陸主導關鍵礦產供應鏈 海底採礦成新契機

隨著中國大陸利用管制7種稀土出口,反擊美國對北京祭出的高額關稅,讓世人見證大陸對關鍵礦產供應鏈的主導力。據美智庫蘭德公司(RAND)近日發布《深海採礦對關鍵礦產供應鏈與全球政治潛在影響》報告,鑒於太平洋海底蘊藏著豐富多金屬結核與開採障礙較少,西方若想擺脫北京對關鍵礦產供應鏈控制,海底採礦成為契機。

經濟衰退怎熬過去?嬰兒潮世代給Z世代的投資生存法則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朝令夕改,令金融市場動盪不安,華爾街發出經濟衰退的警告也不絕於耳。新冠疫情時代進場的Z世代青年,這幾年或許靠著炒作迷因股嘗到甜頭,現在則面臨人生第一場金融考驗。嬰兒潮世代分享當年他們如何熬過次貸風暴以及之後的經濟衰退期,希望這些經驗談能讓年輕人少走冤枉路。

重量級企業財報美股指標 全球貿易變數仍可能引發波動

美國股市上周五(25)連續四個交易日上漲,川普政府對中國大陸和聯準會(Fed)劍拔弩張的氣焰稍減,讓投資人鬆一口氣。本周...

Fed發布金融穩定報告 示警美股股價仍偏高

美國聯準會(Fed)最新調查顯示,全球貿易風險升高、整體政策不確定性,以及美國債務可持續性,在美國金融體系潛在風險名單中...

新興市場不靠美中 也有活路

貿易戰不斷升溫讓新興市場左右為難,似乎被迫在美國和中國大陸之間選邊站,但其實新興市場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互相伸援。

「AI泡沬」似乎蠢蠢欲爆 大摩:「看淡輝達說」可笑

隨著客戶削減人工智慧(AI)硬體預算,「AI泡沬」似乎蠢蠢欲爆,AI晶片龍頭大廠輝達(NVIDIA)將首當其衝?摩根士丹...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