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戰勝利80年 拜耳、西門子…48德企首認是納粹共犯

二戰納粹德國投降8日屆滿80周年,48家德國大型企業罕見發表聯合聲明,首次明確承認在納粹政權罪行中扮演關鍵角色,並呼籲在極右勢力崛起的當下,企業必須展現「立場與勇氣」,共同守護德國民主。
這份聲明由德國化工巨頭拜耳(Bayer)、巴斯夫(BASF)、贏創工業(Evonik)和西門子(Siemens)共同發起,言明當年德國企業曾助長納粹政權的鞏固,並坦承「許多企業及其當時的決策者只顧自身利益,深陷其中。」
聲明指出,若沒有1930年代政治、軍事、司法及經濟決策層的集體失職,納粹不可能在1933年順利掌權。
簽署人強調,5月8日有責任持續提醒世人納粹時代的罪行,因為這段歷史時刻警示民主的脆弱。聲明表明,企業界將共同對抗仇恨、排斥與反猶主義,強調這段歷史「不容也不會被畫下句點。」
聲明同時對當前全球極右翼勢力崛起現象提出警示。雖未直接點名日前被德國憲法保護局列為極右翼的另類選擇黨(AfD),但文件指出,民主仰賴公民積極參與及勇於發聲,並以歷史為鑑,提到當年社會普遍選擇沉默與視而不見,強調企業對過去、現在與未來皆責無旁貸。
此次共有48家大型德國企業負責人簽署聲明,包括阿迪達斯(Adidas)、BMW、福斯汽車(Volkswagen)、漢莎航空(Lufthansa)、安聯集團(Allianz)及德國鐵路(Deutsche Bahn)等,幾乎囊括德國經濟的主要代表。
拜耳執行長安德森(Bill Anderson)表示,今年1月,他與巴斯夫及西門子執行長一同出席奧斯威辛解放紀念活動,之後決定共同發起這項倡議,廣邀其他企業響應。
拜耳、巴斯夫和贏創工業皆為納粹時期化工巨頭IG Farben的後繼公司。IG Farben當年透過併吞被沒收的猶太企業迅速擴張,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化工與製藥集團,也是納粹政權的主要金主之一。
在極權體制下,IG Farben大規模使用強迫勞工及集中營囚犯,並主導興建首座由私人企業規劃的奧斯威辛第三集中營「蒙諾維茨」(Monowitz)。其子公司生產的「齊克隆B」(Zyklon B)毒氣,被廣泛用於集中營毒氣室,造成無數死難。
許多涉入戰爭經濟的企業領導人終其一生都未正視自身責任,使這次聯合聲明格外罕見,被視為德國企業界面對歷史的重要一步。
1945年5月8日是納粹德國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的日子,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結束,也是德國每年反思納粹歷史責任、紀念遭國家結構性迫害受難者的重要時刻。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