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擋不住!越南北部製造重鎮再迎投資熱 陸資流入有增無減

在越南北部電子科技製造重鎮的北寧省,中國大陸的資金沒有因為關稅相關憂慮而停止流入,事實上,有增無減。
從中國印刷電路板製造商急切招工,到施工團隊趕進度為一家深圳遊戲零件製造商蓋新廠,距離河內市一小時車程的北寧省,正因陸企投資,呈現出熱絡景象。省府官員預計很快會批准總額10億美元的新投資申請,多數是陸企資金。
在當前地緣政治貿易衝突的氛圍下,這些景象似乎有點違和。美國川普政府的鷹派人士幾個月前還放話:越南之類的全球製造商必須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否則小心要面臨更高的美國關稅。川普貿易顧問納瓦羅4月甚至在福斯新聞上稱,越南「本質上是中國共產黨的殖民地」。
然而,川普7月初宣布與河內達成協議,對越南製造商品課20%關稅,對被懷疑轉運的產品課徵40%關稅,東南亞區競爭對手的關稅率與越南相差無幾,菲律賓與印尼談成的關稅率各為19%,僅低1個百分點,大約20%,中國大陸則高達55%。
彭博分析師曾緒良指出,「越南仍處於相對有利的位置」,雖然20%的關稅並非最低,但「憑藉成本優勢、成熟的產業基礎,以及鄰近中國的地理位置,對競爭力的傷害有限。中國製造商把生產轉移到越南依然合理」。
越南工業園區開發商KCN Vietnam的經理鄭美表示,該公司最新一期的標準化廠房與倉庫項目很快售罄。這批十多座廠房大多會掛上陸企標誌,包括為微軟和任天堂代工遊戲控制器的深圳MYGT,以及生產電聲電路板的東莞瑞景電子,「他們仍在毫不猶豫地加速投資」。
經過4月川普宣布對其課徵46%懲罰性關稅後,越南獲得了喘息。那時,美國訂單銳減,市場擔憂關稅可能重創經濟,河內當局迅速派出多個代表團赴華府遊說。所幸訂單下滑很短暫。根據美越談成貿易協議,越南的處境並不遜於其他競爭國家。
但仍有個大疑問待解:白宮要如何界定「轉運」產品?川普政府預計不久後公布細節。儘管存在不確定性,但越南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日益重要,外資投資正在上升,北寧省官員阮德隆表示,今年上半年已承諾的外資投資總額是40億美元,預計下半年還將新增10億美元。
阮德隆邊喝著綠茶邊淡定表示,「我們工業園區的企業仍正常運作,貨品進出一切照常。」
越南官員有理由保持樂觀。中國大陸仍是該國最大貿易夥伴。今年上半年,中國和香港企業在越南的投資承諾額年增23%至35.6億美元。川普宣布關稅後的第2季,投資額年增幅仍是24%。
但河內官員也承認,關稅可能重創對美出口,科技產業尤為脆弱。越南政府7月11日進行內部評估,對美出貨量可能下滑三分之一,科技產品出口恐減少約150億美元。
製造商還可能面臨另一個變數,那就是,中國並不樂見供應商外移,正擴大管制專家人才和高科技設備。
2017至2021年間擔任美國駐越南大使、現為亞洲集團顧問公司效力的Daniel Kritenbrink說,「越南依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但沒看到大規模的新專案。」
長期布局
越南已遠離農業國舊形象。由共黨政府簽署了十多個貿易協定,並積極尋求新協議,這提升了越南對全球供應商的吸引力。而那裡政治穩定,勞動力年輕、便宜、懂技術。政府規劃的數十億美元基礎設施項目,將使物流條件更完善。
蘋果執行長庫克今年5月表示,越南將為美國市場生產「幾乎所有」iPad、MacBook、Apple Watch 與 AirPods。
物流及工業地產開發商BW Industrial表示,2025年前五個月已出租全年規劃面積的84%以上,「來的不只是陸企,美國、南韓、日本和其他國家的許多企業也紛紛進駐。」
然而,這股動能依然高席仰賴中國零件。
今年上半年,越南自中國進口貨品總額接近850億美元,年增26%,占總進口的近四成,涵蓋電子零組件、布料、機械零件等各類產品。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資深經濟學家阮貞說:「越南主要出口商品,手機與紡織品,所需的零件高度依賴中國」。
諷刺的是,越南對美貿易逆差擴大的主因之一,正是川普第一任期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迫使製造商轉向越南。如今,越南更深地嵌入全球供應鏈,對中國零組件的依賴程度也高於以往。
曾緒良指出,川普試圖透過對轉運產品課徵40%重稅,促使越南與中國脫鉤,但這些努力「終究難以奏效,因為中國仍是各類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國」。
在北寧近期一場電子展上,陸企主管穿梭展場,普遍認為越南的吸引力將延續至川普政府之後。
廣東洲光源紅外半導體公司執行長黃均漢說,越南蘊藏廣大商機。該公司生產從藍牙耳機到汽車感測器各種產品的元件。
目前在越南擁有11處工業基地的KCN Vietnam計畫,到2028年將基地數量增加一倍以上,該公司營運長Hardy Diec說:「客戶正力促我們儘快交付廠房,大多數簽的都是五年以上長約,他們來這裡就是為了長期投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