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幕後/修法跟不上罷免進度 藍抗罷免從防守轉為全面迎戰

你吃的羊肉是羊肉嗎?消基會檢測「豬羊變色」近五成

傳牽線習近平辦公室 促「柯文哲配郭台銘」選總統?張顯耀回應

低成本、快通訊 超低軌道衛星受矚目

各國投入「超低地球軌道」衛星技術研發,盼提升通訊效率並降低成本。(PxHere)
各國投入「超低地球軌道」衛星技術研發,盼提升通訊效率並降低成本。(PxHere)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綜合報導】

衛星運行高度愈低,通訊效率愈好,國際正爭相研究!外媒9日報導,各國正加速發展「超低地球軌道」(VLEO)衛星技術,相較於傳統低軌道衛星,VLEO衛星可降低發射成本、提升通訊效率,但大氣阻力與壽命問題仍待克服。歐洲、美國及印度等國家已紛紛投入相關研發,盼在這場新競賽中搶占先機。

特殊設計克服阻力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VLEO指的是距離地球高度約150至300公里的軌道,比一般低軌道(LEO)衛星更低。這類衛星可提供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並因地球引力較強而減少太空碎片風險。然而,由於VLEO環境中的大氣阻力較強,衛星需要特殊設計來維持運行,例如使用離子推進系統來抵消阻力影響。

美國、歐洲與中國均在積極研發相關技術。例如,美國航太公司Boomerang Dynamics正研發一款可在VLEO長時間運行的衛星,並計畫與NASA合作進行測試。此外,瑞士的ClearSpace公司也提出新型大氣補償技術,以延長VLEO衛星壽命。

強化地面觀測與防災

歐洲太空總署》提到,歐洲太空總署(ESA)正在加強對VLEO技術的投入,特別是在衛星耐久性與推進技術方面。ESA的「超低軌道探測任務」計畫,將透過新型氣動力推進系統來延長衛星壽命,並測試新材料以減少大氣影響,ESA希望衛星能在2027或2028發射此計畫的VLEO。

IEEE Spectrum》報導,印度近年來在衛星技術發展上取得顯著進展,其國家航天機構ISRO也開始研究VLEO衛星技術。印度的新創公司Dhruva Space計畫發射實驗性VLEO衛星,測試其耐久度與通訊能力。印度政府與民間企業正積極合作,希望利用VLEO衛星提升農業監測、災害預警與寬頻覆蓋範圍,並降低偏遠地區的通訊成本。

專家分析,VLEO技術的突破將改變全球衛星通訊市場,人類能拍出更高解析度的衛星影像,未來幾年內,各國將加速競逐這項新興技術。2032年VLEO的全球市場有望突破150億美元。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印度 太空 衛星通訊

延伸閱讀

川普祭出對等關稅 不想當箭靶 歐盟、印度擬降稅

全民權證/華通 瞄準逾90天

日共同開發商:台灣立方衛星旺來拍到世界級最佳影像

憂受美國關稅戰波及 印度先降稅討好川普

相關新聞

新潟43年來首例!冷藏食品「放室溫2個月」 日女食物中毒癱瘓

食物買回家後要注意保存方式。日本一名女性購買冷藏食品後將之儲存於室溫下,2個月後食用引發嚴重食物中毒,目前全身癱瘓,需要依靠呼吸器維生。

達賴喇嘛的二哥過世:嘉樂頓珠如何周旋中國美國?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兄長——嘉樂頓珠,於2025年2月8日逝世於印度噶倫堡,享耆壽97歲。

大AI時代的楓葉國:倡議原住民權益,同時強化競爭力

筆者目前旅居海外,地緣鄰近加拿大,而加國是國際原住民族研究領域常被借鏡為他山之石的參考對象,臺灣原住民族目前佔全國人口約2.5%,加拿大的原住民族也僅佔加國人口的5%,但正因人數少、聲量小,加拿大更認知到須以國家的力量,確保原住民族的聲音與觀點能被聽見並理解。臺灣在國際舞臺,除了珍珠奶茶發源地與友善人民之外,還致力形塑「科技之島」的形象,這一點是否能與「原住民族」有所對話與交織?筆者即欲藉此文分享,楓葉國如何在強化國家人工智慧(AI)的國際競爭力之時,維護並倡議加國原住民族的權益。

「讓人看見香港光復的希望,是我們的工作」:歐洲香港人聯盟群像

歐洲香港人聯盟(The European Hong Kong Diaspora Alliance, EHKDA)經過兩年的籌備期,終於在2024年9月30日宣布成立,選擇在中共第75個國慶節前一天,繼續向著推動香港民主的工作邁進。

恐怖冰箱藏屍!人妻教堂回家驚見3子女遺體 內幕令人心寒

非洲尼日利亞發生駭人聽聞的命案!

4.3億人朝聖!印度大壺節塞車300公里 4小時行進4公里

印度教的「大壺節」被認為是地球上規模最大的朝聖集會,上個月登場至今,已共吸引超過4.3億人參加;由於要參加的人實在太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