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否認解雇鮑爾…美股由跌轉升 道瓊震盪500點、那指再創新高

薇帕颱風最快下午生成 吳德榮:周末有大量降雨潛勢 2地影響最劇

還稅於民?普發現金1萬背後的憲政與財政風暴:法案踩違憲紅線 陷雙重爭議

攝影 劉咸昌
攝影 劉咸昌

撰文‧林良昇

藍白聯手強推普發現金法案,號稱「還稅於民」,卻引爆憲政爭議與財政隱憂。學者批評立法院逾權,造成政府財務失衡,為了政治操作而債留子孫。

莫忘世上苦人多⋯⋯,一人領一萬、快樂長相伴。」7月11日,國民黨立委羅明才在立法院議場揮舞著10張千元大鈔,激昂地請託立委們支持普發現金。

當天傍晚,藍白陣營就挾席次優勢,三讀通過國民黨團版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該版本將行政院原編列補助台電的1千億元刪除,又額外加碼2350億元,預計在10月底,「不排富」發送給每人一萬元。

發放這項大紅包的經費,相當於今年中央政府總預算2.9兆的8%。藍營趕在大罷免投票前兩周通過法案,被認為是以民生利多爭取選民支持;但這一萬元能否如期入袋,還是未定之天。

藍白強推普發現金引爭議

學者示警立法逾權違憲

三讀後,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主張,國民黨提出特別條例要求政府編預算,已經侵犯行政權,10月底前會聲請釋憲;行政院則擬以「不編列預算」的方式解套。

執政黨提出的違憲疑慮,是基於《憲法》第70條明定:「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過去無論馬英九政府發放消費券,或是蔡英文政府發放振興券、現金,都是由行政院提出特別條例、編列預算,立法院無權單方面增加行政支出。

儘管藍營人士主張,這次通過的特別條例為「法律案」,不是「預算案」,未直接違反該項條文;但在憲法學者眼中,仍然存在爭議。

大法官曾在1990年提出第二六四號解釋,認定立法院透過會議「決議」要求行政院加發半個月公教人員年終獎金,與《憲法》第70條牴觸,判定違憲、不生效力。

「如果釋字第264號認為立委不能透過會議決議增加預算,照理說,透過法律也不行。」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胡博硯認為,在立法院不得增加行政支出的憲政精神下,這次特別預算條例違憲疑慮仍然非常高。

儘管違憲與否,有待憲法法庭認定。但回頭看,藍白陣營以稅收超徵為由,主張應「還稅於民」,更擬將普發現金法制化的思惟邏輯,從一開始就不合理。

稅收超徵不等於有錢發

普發現金恐加債、助長通膨

長年研究政府財政議題的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點出,稅收超徵只是代表實徵稅收,較前一年編列的預算數額高,不代表政府有財政餘裕。就像一個人預期明年收入80萬元、支出100萬元,即使隔年實際收入意外增加到90萬元,當年仍然負債10萬元。

實際攤開我國中央政府債務表,儘管已連續4年稅收超徵,政府負債仍從20年的5.5兆元,逐年向上攀升,到2024年已達到6.1兆元,這筆錢應優先用於還債。

更遑論,政府近年舉債持續擴大,是因為在中央政府總預算外,還有「特別預算」的存在,財源只能透過舉債或移用以前年度的歲計賸餘來支應。

舉例來說,中央政府今年度還在執行的四項特別預算,分別是前瞻第五期、疫後強化經濟、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新式戰機採購,4項總額高達9342億元,其中7392億元是額外舉債支應。

國民黨過去強力批評,蔡英文政府執政八年,浮濫編列特別預算,造成政府債台高築。但這次特別預算納入普發現金,扣除行政院原擬用過去累計歲計賸餘支應的4100億元,還得額外再舉債1350億元,更影響財政紀律。

「所謂還稅於民,根本不是還稅,而是要政府花更多錢增加支出。」陳國樑分析,景氣較好時,容易出現稅收超徵,如果讓政府編列更多歲入預算,再拉抬景氣達成稅收目標,反而會導致物價上漲。

「這次普發現金不知道要解決什麼問題?」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祕書長孫一信不諱言,台灣在勞保、健保和社會福利層面,還有很多問題待解,應回到制度面做更好的運用,放煙火式發現金,只是在野黨因應「大罷免」的手段,不利財政永續。

在野黨端出「撒幣」法案,不但有違憲之虞,政策目標也不明,強推無疑是債留子孫。另一方面,針對立法院爭議法案及預算,曾七度提出覆議反對的行政院,若認為普發現金疑慮多,比起消極以不編預算方式因應,更應直接覆議表態,捍衛政府財政紀律。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91期)

延伸閱讀》

65歲夫妻退休搬到鄉下,住3年崩潰「月領5萬年金不夠花,比都市還燒錢」...老後移居先想清楚3件事

定期清持股,「賣太早」才好!他1年賺76%、40歲財富自由:股票沒賣就是紙上富貴「4個訊號研判出場」

高溫偷走孩子戶外童年!綠色和平:8縣市熱傷害風險時數增52天,台北、台南、高雄風險最高

延伸閱讀

影/卓揆轟普發現金需舉債 陳其邁附和:應在美關稅定後評估

卓榮泰稱發現金1萬元只能買冰箱 黃國昌諷幹話會傳染「關你什麼事」

批民進黨藉惡罷推翻福國利民法案 王鴻薇:現在是關鍵時刻

賴坤成包車挺「挺罷商家」遭控期約賄選 吳思瑤:祭品文

相關新聞

上半年營收出爐 誰能抵擋關稅與匯損夾擊?3選股方向 12檔高成長強勢股出列

上市櫃公司上半年營收已全部出爐,緊接是財報密集發布期。眾企業第二季財報勢必受新台幣升值影響。建議投資人可從營收觀察,並參考3個趨吉避凶的選股方向

還稅於民?普發現金1萬背後的憲政與財政風暴:法案踩違憲紅線 陷雙重爭議

藍白聯手強推普發現金法案,號稱「還稅於民」,卻引爆憲政爭議與財政隱憂。學者批評立法院逾權,造成政府財務失衡,為了政治操作而債留子孫。

台積電2奈米戰隊出列!資料中心、蘋果i18…未來5年73兆終端產品都用它

「客戶對二奈米的需求,強勁到做夢也想不到(Never dream about it)。」去年10月,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大膽描述今年下半年即將量產的二奈米,市況超乎預期。

00919、0050…9檔台股ETF受益人逆勢創高 這檔配息維持高水準 存股族用力買

受到川普對等關稅影響,近期股市匯市動盪,連帶台股ETF也受到衝擊,根據最新統計數據,73檔台股ETF受益人近一周減少逾4萬人,總人數來到1122萬8138人終止創高。

新版《財劃法》營業稅歸地方 財政調度工具恐癱瘓:年金撥補、產業紓困沒餘地

新修正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可能讓「營業稅率」這項重要的財政調度工具癱瘓。行政院後續的作為,將攸關中央政府未來開闢財源與扶持特定產業的彈性。

日本米荒危機成商機!台米攻占東瀛 用品質與科學管理突圍 老店、青農打造外銷新局

日本爆發米荒,卻意外成為台灣米外銷突破契機。從百年米廠老永昌到青農創辦的大倉米鋪,台灣米透過品質、品牌、通路與政策配合,也有機會開拓國際市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