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新政 電動車慘了?海外擴廠、客戶砍價 三趨勢分析台廠課題
【文/康瓊之;圖片/邱劍英攝】
電動車即將迎來產業新盛世,但川普先前多次揚言上任後會廢止「削減通膨法案」,這會衝擊台灣汽車供應鏈營運動能嗎?分析師指出,在地產銷趨勢加劇,才是真正的大魔王。
11月初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川普將重掌白宮,各界都繃緊神經。
「川普2.0時代」,將對電動車供應鏈有新挑戰。因為拜登政府大力支持電動車產業,但川普認為政府花大筆費用補貼電動車,正是通膨元凶之一。此外,川普主張美國對進口商品加徵10~20%關稅,並且中國產品要加徵60%關稅,電動車產業關稅甚至會到100%,各界預估將加快電動車供應鏈「美國製造」的速度。
趨勢一:高關稅之下 ,local for local趨勢將更顯著
川普發出「讓美國再次負擔得起」以及「製造業回美國」的豪語,台經院資深分析師邱昰芳大膽預測,電動車整車廠會走向local for local(在地產銷),因為電動車組裝相對簡便,人力需求會是過往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
當人力成本不再是整車供應鏈佈局主要考量,「如果想賺美國人的錢,就得在美國設廠」的趨勢,將愈加明顯。
「美國政府希望供應鏈搬回美國,或者說美國有成為製造大國的夢,」這在川普執政之下將更加明顯,汽車傳動系統製造大廠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也有同樣觀察。但他強調,美國不像台灣科技園區有產業一條龍服務,建廠起碼要2到3年,速度快不起來。
然而,國內三大印刷電路板(PCB)上游原料銅箔基板的一位高層認為,「供應鏈」之所以是鏈,意味著還是要看整體產業集體動作,在新川普政府釋出更明確的政策前,須靜觀其變。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地緣政治成為供應鏈新課題。擁有歐美客戶的組裝廠將受美國新政府政策影響,需移回歐美或移出中國,所以供應鏈在中國以外佈局第二生產地的腳步將加快,換言之,愈來愈多台灣汽車零組件業者會被要求在中國與台灣以外擴廠。
汽車PCB就是一個明顯標的。車用佔產品比重近7成的某台資PCB大廠財務經理指出,多數台廠車用客戶都是歐美傳統大車廠,例如福特、GM,而這些車用PCB生產地也多在中國 。台灣電路板協會指出,去年全球有過半PCB產品在中國生產。
邱昰芳認為,「(要求供應鏈移回美國)不會立即發生,但壓力會愈來愈大。」為了防止外國業者利用墨西哥洗產地,規避美國關稅,下次美墨加協定(USMCA)審查將在2026年發生,必定會引發更大關注。
拜登把電動車作為主要政策之一,但川普先前多次提出,上任之後將會廢止「削減通膨法案」(IRA),邱昰芳認為,首當其衝的勢必是美國電動車買氣,終止補貼對特斯拉銷量短期或許會有影響,但長期影響的是供應鏈業者。
事實上,全球各大車廠電動車零組件不少來自台廠,大家都在關心,買氣衰弱是否將打擊關鍵零組件業者?
趨勢二:車用IC晶片恐首當其衝
中國高階車用晶片還很可能因新川普政府而斷鏈。
全球第四大汽車PCB廠敬鵬的發言人蕭公彥指出,最值得留意的是,川普可能限制車用IC晶片,「比起PCB,反而是美國製高階車用晶片可能先被禁止輸往中國,」一旦沒有晶片,整車就組不出來。
一位前五大證券商旗下期貨分析師說,自動駕駛的ADAS主板是最可能受到制裁的一塊,因為技術含量最高。
但中國也有反制規劃。根據一份中國研究機構的分析,2023年度,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汽車晶片超過九成。不過,中國政府這幾年已不斷祭出政策,希望提升晶片自製率。
當電動車逐漸普及,也必須加速充電樁設置。拜登政府積極擴建全美電動車充電網路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美國公共充電樁與電動車的比例從2021年的19.5%成長至去年的26.2%,但川普政府政策將傾向開採化石燃料,重心並非放在綠能計劃,因此外界擔心美國電動車需求減弱,對充電樁投資也會減緩。
然而,目前對台廠影響恐有限。充電樁大廠飛宏集團旗下馳諾瓦總經理楊雅絜直言,川普回鍋影響不大,因為雖然美國佔公司四成營收,但馳諾瓦出貨美國的高階產品都在台灣製造,而川普預期會加劇去中化,因此對台灣供應鏈業者來說,依舊「利大於弊」。
楊雅絜甚至認為,美國政府取消補貼不一定不好。他相信當充電樁市場走向更自由競爭,台廠仍有優勢。
會在川普2.0時代受到最大負面影響的充電樁業者,恐怕會是中資以及中國地區營收比重相對大的台資企業。邱昰芳認為,一是因為關稅,二是川普積極抗中。楊雅絜也認為,中資主要是搶低階市場,對台灣業者不會影響太大。
至於充電樁是否會跟隨整車,走向在地採購,則是需要密切觀察的趨勢。
趨勢三:全球車市將走向「大者恆大」
中國電動車已在全球攻城掠地。台灣電路板協會最新調查指出,中國產的電動車在全球佔比已超過六成。
邱昰芳指出,2024年上半中國市場電動車銷量年增達三成多,出貨量超過全球一半。
「但中國電動車市場內卷得太厲害了,自己打自己,陷入價格戰,」沈國榮認為,全球電動車的戰國時代還要打兩年,之後他預估中國市場會剩下前三大:比亞迪、上汽及北汽,歐州與北美也會剩下前兩大新創車廠特斯拉、Rivian,以及傳統老牌車廠。電動車「大者恆大」態勢,將更加明顯。
中國電動車發展持低價優勢,龍頭比亞迪的銷售量早在去年超越特斯拉,如今,比亞迪今年在墨西哥設廠計劃進展迅速,劍指北美市場,當美國取消對電動車產業的補助,台系零組件廠是否會遭車廠客戶砍價?也值得持續關注。
面對全供應鏈重組,多數業者近三年從中國轉移或增加產地以分散風險的態勢將更明顯。換言之,川普2.0時代,電動車零組件供應商恐怕面臨一邊遭客戶砍價、一邊得提高資本支出進行海外擴廠的窘境,即便腹背受敵,只能步步為營。
(責任編輯:張蕙蘭)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