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調查:1成學生深陷校園霸凌困境 出現睡眠障礙比率增高
![根據兒福聯盟去年調查發現,霸凌中以言語霸凌(64.9%)最為普遍,有30.1%學生因霸凌失眠或睡不好,恐產生睡眠障礙,比例較2023年的19.5%大幅增加。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根據兒福聯盟去年調查發現,霸凌中以言語霸凌(64.9%)最為普遍,有30.1%學生因霸凌失眠或睡不好,恐產生睡眠障礙,比例較2023年的19.5%大幅增加。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10/realtime/31469024.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霸凌事件造成學生身心傷害到成人因霸凌引發的憾事,是全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根據兒福聯盟去年調查發現,霸凌中以言語霸凌(64.9%)最為普遍,有30.1%學生因霸凌失眠或睡不好,恐產生睡眠障礙,較2023年的19.5%大幅增加。
兒盟於2024年底對全台1萬6000多名國、高中生進行網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校園霸凌發生率與前年相比下降至10.2%,以言語霸凌64.9%最高,關係霸凌24.5%居次,雖然霸凌狀況有減緩趨勢,值得關注的是,受霸凌影響的學生,睡眠問題比率由19.5%大幅增至30.1%,近四分之一受害學生更曾產生自殘意圖。
至於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霸凌或是被霸凌?數據指出,童年創傷經驗是校園霸凌的重要風險因子之一,約4.9%的國高中生經歷過4項以上創傷,例如父母離異或過世、遭受言語暴力或身體虐待甚至性侵害等,這些學生無論在霸凌他人或被霸凌的比率上,均遠高於創傷經驗較少者。
調查顯示,近1年內有10.2%的國高中生曾遭遇校園霸凌,雖然比2023年15.1%下降,問題依然不容忽視。值得注意的是,國高中生為台灣校園霸凌的嚴重程度打出4.9的平均分數,但有12.8%的學生給到最嚴重的滿分10分,認為台灣的校園霸凌仍然非常嚴重。兒盟分析,霸凌發生率的下降得益於校園教育與社會重視的提升,但仍有約1成學生深陷霸凌困境,迫切需要師長的介入與支持。
調查也指出,校園霸凌對學生的心理創傷深遠且多面,其中超過半數(53.1%)感到被孤立,接近一半(48.6%)自尊心受損,另有44.8%感到無助;而有過霸凌經驗的學生,有22.5%曾有意圖自殘或自殺,凸顯校園霸凌對心理健康的嚴重影響,亟需各界關注。
調查也有令人鼓舞的發現,兒盟觀察,校園「創傷知情」的環境與資源,是有效降低霸凌發生率及負面影響的重要保護因子,創傷知情環境是指各種場域針對受創者提供友善、安全且支持的互動與空間氛圍,在創傷知情環境分數較高的校園,學生被霸凌的比率僅6.6%,相較環境分數較低的校園的24.3%,足足相差近4倍;校園創傷知情資源的充足程度也顯著影響霸凌發生率,分數較高的校園被霸凌比率為9.6%,遠低於資源匱乏校園的25.4%。
兒盟呼籲,面對校園霸凌問題,政府應持續強化輔導精神,將創傷知情理念落實於校園。此外,教師應提升對歧視、霸凌議題敏感度,政府也應密切觀察新通過的「學生輔導法」,是否有確實為受創學生提供持續且專業的心理支持與復原資源,才能營造健康友善的校園環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