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職/新庄剛志夢幻劇本難產 古林睿煬首球挨轟、1局投23球

違反詐防條例!Meta遭重罰100萬元 數發部曝原因

林采緹「手臂植入避孕器」遭質疑 霸氣回應:自己掌控為什麼不要

葉丙成涉性平洩密 她提4疑點:犯法後才用「老師的善意」粉飾太平?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涉嫌洩漏性平案被害學生身分,引發爭議。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涉嫌洩漏性平案被害學生身分,引發爭議。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涉嫌洩漏性平案被害學生身分,引發爭議,卻事隔1個月後的昨天下午才刪文,葉丙成在臉書發文道歉,兩度強調「善意」。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在臉書表示,葉丙成還是一直在用「師長關心學生」之名包裝自身違法行為,粉飾自己的違法行徑。「自以為是、且無知的善意最可怕,然後更可怕的是,教育部把這種無知的人擺在那個位置」。

葉丙成4月下旬在臉書、Threads等多個社群平台,涉嫌洩漏性平案學生身分,事隔將近1個月,前天在中央大學演講被學生當場嗆「作秀網紅」。昨天更有民進黨籍教育文化委員會立委張雅琳、林宜瑾、陳秀寶、伍麗華、吳沛憶、郭昱晴、范雲等7人,發聲明要求將葉丙成移交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由外部專家組成調查小組調查,並於1個月內公告調查結果。教育部表示,會依法送交教育部性平會審議,確保程序公正與結果公信。

葉丙成昨天終於刪文道歉,仍未能止血,Threads、臉書等社群平台持續有網友砲轟、要求他下台。

「葉丙成觸犯的是刑法問題」,黃湘仙表示,台大性平調查案件的承辦人告訴葉丙成什麼?葉丙成怎麼知道台大舍監案的受害者是誰?又怎麼知道指導教授是誰?又怎麼用善意去傳訊息給指導教授?然後還發了一篇文章造成受害者個資二次洩露,在31萬人次高流量的粉絲專頁近1個月。連學生都懂的法規,作為一個教授一路當到教育部次長後,犯法後才再用「老師的善意」粉飾太平?

黃湘仙表示,根據《校園性別事件防治準則》第24條第2項,就行為人、被害人、檢舉人或受邀協助調查之人之姓名及其他足以辨識身分之資料,應予保密。但有調查之必要或基於公共安全考量者,不在此限。根據《校園性別事件防治準則》第25條依前項規定負保密義務者洩密時,應依刑法或其他相關法規處罰。根據《刑法》第132條:公務員洩漏或交付關於中華民國國防以外應秘密之文書、圖畫、消息或物品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犯前項之罪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9000元以下罰金。非公務員因職務或業務知悉或持有第一項之文書、圖畫、消息或物品,而洩漏或交付之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9000元以下罰金。

網友留言,「這種自以為的善意真的讓人覺得毛骨悚然」。黃湘仙表示,葉丙成還一直用老師身份脫罪,「搞得全台灣老師都跟他一樣無知」,這樣以後老師違法洩密性平案時就可以說,「我跟丙成次長一樣只是關心學生啊」。

葉丙成 教育部 性別

延伸閱讀

學生苦求撤文…葉丙成涉性平洩密案被送性平會 最高恐罰15萬

涉性平案洩密送教部性平會調查 葉丙成:道歉並撤文、靜待調查結果

教部政次葉丙成涉性平案洩密 教育部:送性平會調查

台灣進入非核家園 核安會:高放選址條例今年推出

相關新聞

宜蘭男老師師生戀、開黃腔惹議 還想到花蓮任教被退回

宜蘭縣一名戴姓男老師透過縣外介聘申請到花蓮某國中任教,因他3年前曾與校內未成年女學生交往,還有其他學生指證在課堂上開黃腔...

校園手機集中管理 立委籲教育部納入學生意見

教育部日前公布手機管理草案,規畫自9月新學期起實施手機集中管理,引發高中學生與教育團體質疑政策過於倉促,且未充分納入學生...

學生暑期仍可與對岸交流 教育部:無涉矮化、統戰且要登錄

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表態「現階段不鼓勵,甚至是反對中小學和大學交流到中國」,由於暑假將至,外界關注兩岸學生交流恐緊縮。教育...

大學性平會 1人負擔8千學生

性平法實施將邁入第廿一年,性別平等學生倡議連線針對大學性平課程開設、性平會組成和量能進行調查,發現校園性平會的遴選標準、...

葉丙成周六首屆竹苗區高中群科博覽講座 因私人因素喊卡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涉洩漏性平案被害學生身分爭議持續炎上,葉丙成原訂24日(本周六)受新竹市府教育處邀請出席首屆竹苗區高...

葉丙成周六講座網友揪去「搖頭」 主辦單位1原因突喊卡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涉洩漏性平案被害學生身分爭議持續炎上,他周六原定出席新竹市政府舉辦的教育趨勢講座演講,傳出有網友相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