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玩過頭會坐牢 網紅小玉換臉案登上北市國中教材

AI科技興起,北市率先全國發布全學層「AI素養教材」,內容包含生成式AI真偽辨別等,提供教師運用。明德國中教師陳妤蓁分享案例,網紅小玉以AI換臉製作不雅影片而被判刑,藉此教導辨別AI潛在風險,課堂上也獲得學生回饋,「孩子比較知道界線。」
教育局6月公布資訊素養與倫理教材的最新單元「AI未來新世界」,針對高中職、國中、國小3個學層不同學習重點編撰,每個學層分為上下冊,上冊著重培養學生對AI基本認識,下冊則建立學生資訊倫理,包含生成式AI真偽辨別、資料偏誤與應用技巧、法律與社會議題等倫理面的探討。
參與教材彙編工作的明德國中資訊教師陳妤蓁分享,在課堂以常見的深度偽造(deepfake)為題材,引導學生認識利用AI進行圖像或影音互動的潛在風險。她舉例學生有感的網紅小玉事件,小玉與同夥用深偽技術換臉製成猥褻影片後販賣,觸犯刑法、個資法等而被判刑。
陳妤蓁直言,學生使用生成式AI的動機是好玩,她透過案例教導學生分享「三不要、一要」,不要以AI捉弄人臉,未經本人同意是觸犯肖像權,再者不要亂上傳或轉傳猥褻影片,以免涉及傷害名譽權,第三是收錢更嚴重,恐從重處罰,最後是尊重別人肖像與隱私。
她說,學生上完課後,回饋相當熱烈,資訊能力確實提升,知道不能開玩笑,否則會觸法,「一再教學,孩子比較知道界線。」
陳妤蓁不諱言,這世代的學生都是資訊原住民,比師長走得還要前端,也都會和她分享新軟體,教學相長。時代瞬息萬變,加上自己是資訊教師,平時備課會結合時事與新工具,不讓學生上課感到老掉牙,她也欣慰學生在課堂上都很專心,甚至互動熱絡。
教育局長湯志民說,AI時代下,教育著重培養學生能理解、善用AI,並成為具備倫理判斷及人文關懷的AI時代公民,因此教育局和專家學者團隊研究文獻後,提出學生在AI世代應具備「以人為本思維」、「倫理道德」、「AI技術應用」與「AI系統設計」四大核心素養。
教育局表示,114學年度起,北市教師將可運用最新推出「AI未來新世界」教材授課。另外,年底前會陸續公布多個單元,「網路犯罪大挑戰」探討性私密影像、網路犯罪及詐騙預防等,「虛擬世界任遨遊」、「數位智財創用趣」等單元。
▪114分科測驗成績今日公布 五標、級分人數累計表這裡查
▪分發入學補教估台大醫門檻5科288級分 首加考數乙一類組落點難估
▪114分科測驗成績公告 數甲、物理頂標近3年最高
▪台師大最終校級教評會過關 周台英解聘、且4年不得聘任為師
▪大考中心認命題「不夠周延」分科測驗歷史科第14題全面送分
▪分科測驗違規審議 考生答案正確「畫笑臉、寫辛苦了」違規慘遭扣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