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不敗神話換人!後勁跨季22連勝寫新史 雄鷹打線逆轉示愛

川普稱在他任內「習近平保證不侵台」 陸駐美使館火速回應

長期感情不睦…新北土城驚傳7旬兒疑持刀追砍9旬母 2人送醫搶救

教師身心調適假併入事假 全教總批:口惠實不至

全教總今天表示,身心調適假是「口惠實不至」,要求身心調適假應獨立計算、不併入事假內。圖為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本報資料照片
全教總今天表示,身心調適假是「口惠實不至」,要求身心調適假應獨立計算、不併入事假內。圖為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日前預告修正「教師請假規則」增訂身心調適假,但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天表示,身心調適假是「口惠實不至」,要求身心調適假應獨立計算、不併入事假內,且人工生殖治療需求應納入請假規定,兼任行政教師休假應考量教學本職與行政負擔有別於公務員,應自初任首年起給予合理休假。

全教總今天指出,當113學年,高中學生全面實施身心調適假時,相關規範就已經揭示,身心調適假非事假。教育部近日增訂3日身心調適假,卻併入每年僅7日的事假,等同無新增假別,愚弄教師與社會。教育部近年推動社會情緒學習(SEL)計畫,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管理情緒與壓力,卻對教師心理健康保障毫無作為。

全教總也指出,教師承擔繁重教學、行政與輔導壓力,身心調適假若無獨立額度、不影響年終考核、並提供代課費支給,如何支持教師實踐SEL教學,為此要求身心調適假獨立計算,否則只是空洞承諾,無助提升教育品質。

全教總表示,現行請假規則未納入人工生殖治療需求,迫使教師以事假或病假應對醫療需求,權益受損,即便「人工生殖法」96年已立法保障生育權,教育部卻遲未規範人工生殖治療請假規定。隨人工生殖需求增加,教師因醫療請假常遭不公對待,也一併要求保障教師生育權,營造友善職場。

另針對兼任行政教師休假,全教總也表示,現行規定讓初任教師次年才享有休假權利,忽視教師教學工作與兼任行政職雙重負擔。教師需備課、教學並處理行政事務,負荷遠超一般公務員,應就特殊性提供相應保障。也要求自初任首年起即給予7日合理休假,並簡化年資累計制度,且確保公私校教師權益一致。

教育部則表示,教師請假規則修正草案尚在預告階段,正公開徵詢意見、尚未定案,預告期間歡迎至「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意見。

教育部也說明,教師請假規則修正草案規劃在維持現行總請假天數下修正,並非讓教師每學年新增3天假。規劃身心調適假,是使教師重視心理健康、自我覺察心理不適,找到舒緩壓力及照顧身心的方式,代表身心調適假制度是以事先「預防保健」概念出發,希望降低後續心理疾病風險,因此規劃併入事假。教師請此假學校不得拒絕,也不得處分。

教育部 全教總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延伸閱讀

國家防災日活動 副總統:防災教育是永續發展根基

嘉大「第三人生大學」延長招生 與社區大學共創熟齡學習新局

兒少自殺人數逐年增加 專家示警:憂鬱傾向取代家庭問題成最大警訊

人文社科學生10年少5% 蘇俊賓憂國家培育人才失衡

相關新聞

龍年紅利已過 教育部統計:國小生人數估118學年跌破百萬

根據教育部最新「各教育階段學生數」預測報告,隨13年前龍年出生子女進入國中,國小生的人數高峰期已過,之後總人數將一路下跌...

教育部辦全國幼教論壇 次長張廖萬堅提2大重點:閱讀教育和融合教育

教育部今天在台中市舉辦2025全國幼教論壇,次長張廖萬堅致詞時提及2大重點,包括閱讀教育和融合教育,期盼教育工作者透過交...

「植物診療師」考試初登場 考生:難度高、學術題偏多

首屆植物診療師考試今天在北中南3地同時舉行,高雄多名考生第1節考完紛紛表示,「真的滿難的,考題中大多都是學名」,學術型考...

北市幼兒園爆兒虐!至少8名學童受害監視器曝光真相 教保員慘了

北市文山區某幼兒園爆出疑似不當對待幼兒案,教育局5月獲報迄今,已有18次監視器調閱檢視會議、7次調查訪談會議,發現至少8...

北市幼兒園爆虐童 家長控:孩子遭綁雙手、逼吞食還塞進櫃子裡

北市文山區某幼兒園發生疑似不當對待幼兒案,教育局今證實5月接獲陳情即啟動調查,迄今已開18次監視器調閱檢視會議、7次調查...

小朋友學什麼才藝好?網友熱議6大熱門課程盤點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內「兒童才藝」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兒童才藝排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