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自主學習節公開觀議課 南市深化數位AI、VR、XR全用上

台南市17校在教育部自主學習節舉辦數位教學創新應用公開觀議課活動,跨縣市及校際教學交流。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市17校在教育部自主學習節舉辦數位教學創新應用公開觀議課活動,跨縣市及校際教學交流。記者鄭惠仁/攝影

教育部自主學習節昨日落幕,為呼應教育部數位學習精進方案計畫,台南市17校舉辦數位教學創新應用公開觀議課活動,跨縣市及校際教學交流,並與全國各縣市教學現場的第一線教師共同探索數位學習的創新應用、深化教學建構,為數位學習世代樹立新標竿。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市不僅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科技教育創新上也取得卓越成果,同時推出智慧魔鏡生成式AI學習平臺,特別關注偏鄉和特教學生的需求,縮短城鄉資源差距,展現教育公平性的理念。

教育局長鄭新輝說,全國自主學習節公開觀議課活動聚焦4大主軸課程模組,包含悅趣化學習應用、PBL數位學習應用、生成式AI學習應用及元宇宙創新學習應用。以悅趣化學習應用為例,學校運用教育部因材網搭配「因雄崛起」平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深化課堂參與。如歸仁國小老師黃亮瑜在「感官藝術家」課程中,結合創意思考與數位工具,啟發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藝術靈感,提升表達與感知能力;公園國小老師陳虹燁運用因材網,幫助學生掌握數學三角形的概念,使學習更具體化且引人入勝。

發展PBL數位學習應用課程,讓學生透過觀察日常生活周遭面臨的問題、釐清問題、找尋資源、發想設計解決策略、透過數位工具進行,並根據他人回饋逐步修正專案。如長興國小老師戚維容的「磚情」課程,讓學生透過社區訪查磚窯廠設計專題,以數位故事記錄學習歷程,強化學生跨領域整合能力,用具體行動關懷家鄉。協進國小老師薛琮翰的「探索五條港」課程,以在地歷史文化為題材,學生運用數位資源進行專題製作、分享,培養學生整合與表達能力。

元宇宙應用課程為學生提供虛實交織的學習場域,強化問題解決能力及跨領域整合能力,如土城國小老師謝劼霖運用一體機VR頭盔及「溺境求生-強降雨」模擬課程,透過ORID策略引導學生應對極端環境的應變能力;成功國小老師黃彗倩的「藝術嬉遊趣」課程,運用虛擬實境(VR)技術,讓學生沉浸於歷史場景與藝術創作中,探索數位科技與人文結合的無限可能。

仙草實小主任洪琪琇於XR直播共學中,搭配「大航海時代」VR教材,讓學生探究建造普羅民遮城,透過搜集建築材料(糖水、糯米漿、蚵殼灰等),了解建築材料特性與古代建城的建築工法,讓學生在VR互動體驗建城過程,加深對建築工程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珍視歷史文化資產的態度。

台南市17校在教育部自主學習節舉辦數位教學創新應用公開觀議課活動,跨縣市及校際教學交流。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市17校在教育部自主學習節舉辦數位教學創新應用公開觀議課活動,跨縣市及校際教學交流。記者鄭惠仁/攝影

建築 教育部

延伸閱讀

疑陳素芬非法進用親屬被輕放 藍委轟教育部躺平

南市博物館腹地空間受限 立委竟脫口「建議不要去,不然會失望」

南市佳里公所性別友善公廁改建 免費提供衛生棉

南市隆田Cha Cha園區有吉祥物「巷仔Niau」 彩繪有好康

相關新聞

她被任教學生「開黃腔、比猥褻手勢」 網嘆:老師非神明

小六生樂樂棒打老師案後,師生權益孰輕孰重引起討論。一名身為老師的女網友近日在社交平台透露,她任教的學生並沒有如樂樂棒打老師案的學生跟她道歉,原PO指出,學生會開她黃腔、在學習單畫生殖器、對她比自慰手勢。貼文引起網友嘆道,老師也是血肉之軀,而非神明。

基隆東信國小天橋使用率低成治安隱憂 13、14日拆除交管

基隆市信義區東信國小前天橋,因使用率偏低,成為治安隱憂,校方已將天橋封閉多時,經考量校方安全顧慮及行人通行權益,透過通學...

少子化嘉義高中招生更競爭!台積電設廠 又有嘉科實中招生

台積電落腳嘉科園區蓋先進封裝廠房,明年完工,嘉科實中8月成立,校舍未完工提前招生吸引學生就讀,少子化引發嘉義區高中招生更...

新北某國中連2起墜樓意外 教育局長:全力安定師生的心

新北板橋某國中近期接連2起學生墜樓事件,第2案學生仍在加護病房,親友、師長每天到床邊集氣,盼早日好轉。新北教育局表示,2...

公私立幼兒園差很多?二寶媽嘆不想輸起跑點 網:快樂較重要

公私立幼兒園因體制不同,教學上也會有所差異。一名二寶媽發文,稱她的大女兒在私立幼兒園長大,學校是全美語環境,且教學完善,數學、唐詩等該教的都教了,但二女兒在公立幼兒園,老師卻只念故事書,其餘時間都在「玩」,讓她感到很著急。對此,網友們認為孩子「健康快樂長大」才是重點。

沒補習!國中孩數學衝出全校第一 雙薪爸媽聯手「自救」:小考都滿分

數學科仰賴對公式的熟悉度,更需要融會貫通拆解陌生考題,是不少學生的夢魘。不過,就有一名媽媽在臉書社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