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上訴法院同意暫緩貿易法院判決 川普關稅政策暫時恢復

桃園老師沉浸式教學 學生課堂客華語轉換學客語

客家局推動沉浸式客語教學,幼兒園小朋友運用點讀筆聆聽客家童謠,提升客語學習趣味。圖/客家局提供
客家局推動沉浸式客語教學,幼兒園小朋友運用點讀筆聆聽客家童謠,提升客語學習趣味。圖/客家局提供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與沉浸式客語教學師資培訓輔導團委員今天前往桃園市立龍潭幼兒園,訪視幼兒與老師堆疊龍潭大池、學習編織手工作品過程。副局長饒佳汶說,老師在課堂穿插客、華語,學生在不同語言轉換即時回應中,學會講客語。

市府客家局推動客語向下扎根,鼓勵各區國中小、幼兒園加入客語沉浸式教學行列,113學年度至今,總共10個幼兒園園25班幼兒581人參加,國中小學亦有10校42班,共997名學生參與。尤其新屋區新學屋幼兒園是客委會認證桃園第一間全客語幼兒園,小朋友在園內日常問候、常規提醒、情緒表達運用客語表達,從小學習講客家話。

參與客語沉浸式教學的國中小學課程採分科教學,科目老師穿插華語、客語教學,輔導團委員在訪視桃園區同德國中時,發現英文老師用客、華、英3語教學,甚至自然學科的能源、生物燃料專業術語用英、客語說明,在「注意聽」、「有問題請舉手」等言語重複使用客、華語,讓學生在不同語言即時轉換回應。

饒佳汶表示,幼兒階段學習語言的最佳黃金期,為推動客語教學,該局每年成立輔導團辦理多元師資增能培訓課程,透過師資經驗分享、觀摩交流、專業社群方式,協助及鼓勵更多老師推動沉浸式客語教學,讓學生在課堂自然聽客語、講客語。

龍潭幼兒園小朋友和老師合作堆疊在地特色的「龍潭大池吊橋」,遊戲中自然學習客語。圖/客家局提供
龍潭幼兒園小朋友和老師合作堆疊在地特色的「龍潭大池吊橋」,遊戲中自然學習客語。圖/客家局提供
客家局推動沉浸式敨語教學,幼兒在生活作息問候、常規提醒等日常情境表達自然使用客語,學會講客語。圖/客家局提供
客家局推動沉浸式敨語教學,幼兒在生活作息問候、常規提醒等日常情境表達自然使用客語,學會講客語。圖/客家局提供

桃園 幼兒園 客語

延伸閱讀

桃園推路邊停車線上繳費 特殊折扣直接砍半

桃園婦幼家暴攀升 警察局長吳坤旭「不是壞事」有玄機

桃園好市多周邊沒車格交通超亂 交通局將設收費車格

影/端午前夕桃園八德三元宮愛心粽飄香 邊緣家庭齊共享 

相關新聞

雄中畢業歌揭曉!爆紅洗腦神曲奪冠掀話題 釣出一票校友:太有才

隨著畢業季到來,各校畢業歌也成關注焦點。高雄中學畢業歌曲票選結果日前正式揭曉,今年代表畢業生心聲的熱門歌曲,最終由日本《Love Live! 學園偶像計畫》旗下限定組合AiScReam的爆紅洗腦神曲〈愛♡スクリ~ム!〉(露比醬~嗨~)拔得頭籌。投票結果不僅讓動漫迷振奮,也在社群媒體上掀起熱烈討論,不少網友直呼「露比醬太可愛」、「這屆學弟太有才」。

會考才落幕…補習班已額滿!一堆人無縫備考數資班 家長憂兒未來:高中能不補習嗎

國中教育會考已於18日落幕,不少考生們趁著6月6日成績公布前大玩特玩,紓解讀書壓力,不過也有孩子考完不到一星期的時間,就已經去補習班報到,準備考數資班了,讓家長一方面覺得太誇張,一方面也開始擔心自家孩子的未來。

藝術家攜鼓隊學童參與繞境 藝術融入宗教增添新氣象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在淡水也是清水祖師繞境活動的開始,而這場年度大活動,由打擊樂藝術家黃淨偉,今年要帶領淡水各國小學校的鼓隊學童,並與南北軒社一起要在繞境隊伍當中來進行演出與繞境,有10位的成員以及淡江大學約20多位的大學生一起共同參與,學童們從平時就開始不斷練習,他們對從過去的觀眾身分到現在變成要參與其中,也感到相當開心。

臺北市開創技職教育新世代 五大創新政策打造人才培育典範

為厚植專業技術人才實力,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於113年6月1日成立「技職教育科」,推動五大創新作為,拓展升學管道、聚焦新興科技融入、打造智慧化實習工場…

苗縣偏鄉小校僑文國小被整併 原校舍將標租盼活化

苗栗縣西湖鄉人口老化嚴重,鄉內僑文國小一年級更無新生,新學年度確定整併入附近的西湖國小,未來原校舍如何活化引發關注;對此...

影/苗栗中小學生學力檢測登場 打造精準教學支持系統

苗栗縣114年國中小學生基本學力檢測上午舉行,全縣147所公私立國中小三至八年級共2萬8551名學生統一進行國語文、英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