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恆春居民因敦親睦鄰費才支持核三 郭智輝:這是失言嗎?

最大陣風超過10級!台中宣布2地區12時起停班停課

扯!請ChatGPT提供飲食建議⋯男子3個月後竟「中毒送醫」造成反效果

桃園慈文國小辦「綠色夏日課程」 帶動節能減碳的跨域實踐

慈文國小配合教育部的跨領域美感計畫,以「未來『能』做什麼?」為主題,打造結合能源教育與藝術表達的綠色夏日課程。圖為學生替「未來棲息屋」上色。圖/教育部提供
慈文國小配合教育部的跨領域美感計畫,以「未來『能』做什麼?」為主題,打造結合能源教育與藝術表達的綠色夏日課程。圖為學生替「未來棲息屋」上色。圖/教育部提供

氣候暖化漸趨嚴重,節能減碳與環境永續成為關注焦點,教育部透過「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鼓勵學校融合藝術、科技與生活議題。桃園市慈文國小透過一整套「綠色夏日課程」,帶學生從了解乾淨能源、現代科技對生態環境的潛在影響,到討論出兼具科技、智慧、節能的一座未來棲息屋,展現對環境永續的深度思考與實踐。

慈文國小配合教育部的跨領域美感計畫,以「未來『能』做什麼?」為主題,打造結合能源教育與藝術表達的綠色夏日課程。課程從「乾淨能源」的知識探索出發,學校安排學生前往「電幻一號所」進行實地參訪,透過沉浸式裝置體驗綠能發電、太陽能應用與VR模擬飛行等設施。

課程也結合多項實作,讓學生動手設計風力發電小屋與太陽能車模型,並進一步延伸至「磁」的科學探索,帶領學生認識綠能背後所依賴的稀土金屬「釹」與磁力運作原理,創作出「動磁音樂裝置」和「獨一無二魔磁畫」等作品。

為培養學生的同理心與社會感知力,課程還以戲劇表演與身體律動為媒介,引導學生模擬現代科技對生態環境的潛在影響。孩子們化身為海洋生物與鳥類,深入思考當地球環境充斥各式電磁波信號時,生物進行遷徙與移動時將會如何受到影響,過程中也學會以更溫柔細膩的視角,審視能源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微妙關係。

課程後段以「未來棲息屋」為設計主題,學生統整所學的知識技能,融入個人想像與創造力,設計兼具科技、智慧、節能與再生材料概念的未來棲息屋,展現對環境永續的深度思考與創意實踐。

教育部表示,慈文國小綠色夏日課程,充分展現出節能減碳不僅是科學知識的累積,更是一場融合感知體驗、創意表達與行動實踐的完整學習旅程。期待更多學校投入跨域課程實踐,讓教育引領學生為環境與社會共創永續未來。

綠色 永續

延伸閱讀

竹縣爭取教育部補助1.9億元 72國中小廁所2027年底前將煥然一新

快來抽30萬…北水處綁定電子帳單 每期省水費還能抽大獎

陳學聖指校園事件單年度增長1.5倍 籲賴政府別只顧大罷免

獨/不倫戀延燒7500萬補助款 陳建志、馮明珠列教育部查核名單

相關新聞

竹市光華國中師生花14天完成山海騎航 挑戰騎花東縱谷及揚帆渡蘭嶼

新竹市光華國中34名法拉第少年「山海騎航」,今年暑假除挑戰單車騎花東縱谷,更展現海洋之子壯遊勇氣,從台南出發揚帆出航到高...

新北淡水淡海國小新校長接任 盼跨域整合多元學習

新北市淡海國小是目前淡水區內最新的國民小學,從去年創校啟用1年多以來,在創校校長林九牧歷經7年籌備打造全新海洋小學,而在林九牧校長8月份退休之後,接替重擔任務的蘇穎群校長,將繼續帶著全校師生一起學習成長,日前也舉辦了淡海國小校長履新茶會,透過音樂精彩表演及現場多位貴賓一起祝福。

暑假科展訓練營 新北汐止青山國中小學子探索科學趣

漫長的暑假不無聊,汐止區青山國中小舉辦為期五天的科展訓練營,10幾位的學生分成四組,將許多生活中的疑問,用科學的方式來證明找答案,像是太陽能板會不會影響漁池的水質生態,以及大提琴上的弦,粗細刻度不同,拉出來的聲音有什麼變化等等,透過不斷探索,讓科學更有趣。

嘉縣新港國小退休校長嚴玉真 深耕偏鄉教育獲教育奉獻獎

嘉義縣新港國小退休校長嚴玉真榮獲教育奉獻獎殊榮,縣府教育處長李美華到府貼榜祝賀;嚴玉真以其長年深耕偏鄉教育、持續推動社會...

電力系統故障無法排除 台中二中12日再停課1天

台中二中今天凌晨發生停電,校方今天上午公告,校園電力系統故障停課1天,全面檢修校內電力系統,但因校內電力系統故障情況尚無...

弘光科大諮輔志工連13年陪伴天使農夫 享受正能量夏令營

弘光科技大學諮輔志工隊連續13年協助南投縣智障者家長協會,舉辦「關懷心智障礙者自立支持同理心成長營」。陪伴這群被協會稱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