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政治報復「玩真的」! 同黨參議員坦承:我們都很害怕

氣勢不如上回…藍營支持者相約北檢外 大唱軍歌「夜襲」撐場面

念建中科學班到台大醫學系 洪偉哲: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

照片提供/洪偉哲同學
照片提供/洪偉哲同學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進入建中科學班,洪偉哲經歷一場「震撼教育」,世界上比你強的人太多了,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在一般人的眼裡,洪偉哲是典型的學霸:高中念建中科學班,111年應屆畢業考上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就讀半學期後決定重考,隔年考上台大醫學系,目前就讀大二。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

進入科學班,經歷震撼教育

洪偉哲從小就對數學特別感興趣,進入科學班後,經歷一場「震撼教育」。各路高手環伺,他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這也是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洪偉哲說。發現自己的不足,就想辦法加強、讓自己更進步,而不是逃避「喔我很爛,我就是不如人」,或是自欺欺人、想掩蓋自己的不足。

他強調,跟自己比就好,不需要跟其他人比較。這樣的體認和心理調適,讓他念醫學系、面對更困難的學習時,反而有心理優勢。

有明確的目標,更清楚如何規劃時間和資源

洪偉哲指出,在科學班,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並不侷限於課內成績,像是有人以奧林匹亞物理、生物等競賽為目標,洪偉哲的目標則是做科展和研究。

「科學班很強調一個觀念,成績不是評量一個人能力的唯一標竿,大家更重視追求個人的成長,而非班排或校排的數字成績。」

學習的道路上,擁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能夠讓人知道自己該如何規劃時間與資源。「當大家都還懵懵懂懂,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你如果很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主動搜尋資源,收獲一定會比別人多。」

念高一時,洪偉哲就主動寄信給台大醫學院的教授,表達自己有研究動機,希望有機會到大學研究室做研究。進入實驗室,近距離和醫學系學長姐、教授相處後,確定自己對醫學研究有興趣,想讀醫學系的目標變得益發清晰。

高中應屆畢業考上北醫,念了半個學期後,他決定重考、再試一次。主要原因是,台大為綜合大學、修課的資源和選項較多,像他大一、大二就修了程式設計、京劇等課程。

主動學習,勇於求助

科學班很強調「自主學習」。洪偉哲提到,科學班的甄選考試,考的不是你「超修」多少,而是你能否延伸應用現有的知識,因此出題非常靈活,是學校都不會教的題目。

「自主學習,是你想學,而不是老師告訴你學什麼,」一切學習的發動都是你自己,包括:蒐集資訊、尋找研究機會、整理知識、向老師和同儕請教等。

洪偉哲強調,懂得求助是讓自己變強大很重要的方法。對他來說,同學是很寶貴的「禮物」。有些人可能因為害怕顯得不夠聰明,而不願意向同學或老師請教,但這種想法往往會成為學習的阻礙。與其自己坐在那裡想破腦袋,或是翻看詳解答案,不如直接開口問。同儕間的想法接近,請教同學「為什麼會想到這個方法?」和同學討論,不僅能激發更多思考,也能學習不同的解法、累積自己的知識庫,對他幫助很大。

5個高效學習法

學習少不了遭遇挫折,關鍵在於你如何面對與調適,將每一次挫敗視為成長的機會。

洪偉哲舉例,物理是他的弱科,尤其科學班的考題更難,「但不管題目多難,永遠有人考100分。所以你怪題目太難,沒有意義,而是要想辦法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次這樣準備、成績不理想,下次就嘗試其他學習方法,會不會讀得比較好。過程雖然很挫折,但撐過「撞牆期」後,也很有成就感。他特別分享自己的幾個學習方法和習慣:

1 筆記整理方法

從高中起,洪偉哲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將內容條理化,搭配顏色區分重點,有助於知識結構更清楚,還能去蕪存菁,濃縮老師上課的簡報和原文書的重點。

針對需要記憶的背科如生物,用畫圖的方式,整理複雜的知識例如人體循環系統,充氧血用紅色、缺氧血用藍色標示,使內容更容易理解與記憶,考前可以更有效率地複習。讀完後他會「默想」,試著把圖畫出來,就可以知道自己還有哪裡不會。

需要計算的理科筆記,通常是公式配例題。老師上課教公式,但關於公式要怎麼用?用在什麼題目?多半要靠自己從做題中去摸索。因此,他會整理、歸納題目有哪些關鍵字,要聯想到可以用哪些公式或計算方法。

2 「試錯」學得更多

「上課聽講、輸入知識,有一定程度的限制,」理解知識後開始刷題,洪偉哲在段考前,每一科目平均會寫400題;持續地寫,寫到隨便抽出10題,基本上都會的時候,差不多就可以去考試了。

對他來說,「試錯」可以學得更多。自己讀、上課聽老師講解,看似懂了,但其實沒有真正理解;只有你真正去做,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學會了。

每一次訂正都是成長的機會,遮住答案、重新思考,有助於理解與記憶。洪偉哲習慣用鉛筆寫講義、參考書,尤其是數學常需要塗改,用鉛筆做題更方便且乾淨整齊。訂正不會的題,則用紅筆,在空白處詳細寫下答題的關鍵、思考的脈絡等。之後複習時,可以提醒自己如何聯想、找到解題的關鍵,一目了然。

他認為,國文、英文科刷題的好處是,可以培養「語感」,以及增加自己的知識庫。像是「之」字,有非常多不同的意思,如何解讀這篇文言文裡它是什麼意思,就是要靠多看、多練習,從自己的知識庫去檢索出答案。

3 教學相長,組讀書會

建中科學班和數資班同學會共組讀書會,每個人負責一個單元,跟同學講解知識。「上台前,你必須確認自己準備得很扎實,有十足的把握,不然很容易被問倒。」洪偉哲說。

他認為,「教學相長」對學習很有幫助。在教別人之前,你必須充分理解、掌握知識的整套邏輯,「只要有一點不會,講起來就會卡住,可以檢視自己是否真的學會、還有哪裡不會。」

從「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論來看,教導他人的學習效率的確是最高的。洪偉哲笑稱自己通常是請教別人問題,但偶爾某些單元知識學得不錯的時候,很樂於教別人。

有人可能擔心自己好不容易學會,教別人後,有損自己的優勢。洪偉哲認為,你東掩西遮,反而是減少自己學更多的機會,不如大大方方和人分享、討論,一起進步。

4 找到適合的學習節奏,並滾動式調整

因為每一科的學習難度不同,因此,他在考前大致會有一個進度的計畫。段考前4週開始密集地讀書,考前2週設為學習「檢核點」,評估複習的進度和狀況,若發現某一科進度落度,就加速學習節奏,確保所有科目都有充分準備。

排讀書計畫時,避免過於僵化或太理想化。很重要的關鍵之一是,「很清楚自己念書的節奏,」像是背科部分,大概多少時間可以背完多少內容。並隨時檢視學習進度,若發現可能背不完,就必須滾動調整,像是每次可能要多背一些。

5 「縮時超題」的訓練

考試有時間的壓力,尤其是發現答題來不及的時候,很容易心慌、腦袋一片空白。假設考試時間1小時要寫50題,洪偉哲考前會要求自己1小時寫完60題,在更短的時間、做更多的題目,強化自己的答題能力和速度。

「每一題的解題時間變得更少,訓練自己在短時間內、有完整的邏輯思考。」考前的訓練強度高一些,正式考試時即使題目很難,也不容易驚慌,相對有好表現。

延伸閱讀:

鄉下囡仔變身學霸,成台灣半導體業關鍵人物》史欽泰:童年這些事,影響我一生

當文藝少女變成公務員+三個男孩的媽》作家李夏苹:我希望孩子相信自己是被愛的,勇敢做自己

想考高分,讀書不能只「用看的」!國英數社自各科名師親授,這樣複習最有效

文章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

台大醫學院 建中 科學

相關新聞

念建中科學班到台大醫學系 洪偉哲: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進入建中科學班,洪偉哲經歷一場「震撼教育」,世界上比你強的人太多了,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成績倒數到考上北醫牙醫系》余品萱學習逆襲的關鍵: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

余品萱高中時課業幾乎是放棄的狀態,成績倒數。選擇重考的她,以醫學系和牙醫系為目標,不惜重考兩年,因為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並願意為此努力,最終成功考上北醫牙醫系。

閱讀數學/數學詩(下)

上週我們介紹了數學詩的創作以及教育意義。可能會有些人覺得,既然這麼強調理解,數學詩恐怕要是數學很好才能創作...

閱讀數學/數學詩(中)

上週我們介紹了一位王祥丞同學的作品〈計算紙上的甲子園〉。讓大家看到數學如何融入於新詩創作...

科學人/助修復傷口、肌膚保養 冷電漿開創再生醫學新境界

電漿除了應用在半導體領域外,也逐步應用在醫學領域,目前主要研究集中在冷電漿技術(cold atmospheric plasma,簡稱CAP)如何協助傷口癒合、癌症治療以及殺菌等;也有相關研究認為,CA

科學人/旁邊太吵聽不到?試試「敲手指」讓你聽得更清楚

晴朗的早晨,喝上一杯咖啡,真的是美好的開始。但是隔壁桌的人說話很大聲,讓你聽不到朋友的說話,只能讀唇語猜個大概?別急著請朋友提高音量,或者要求隔壁桌的人小聲一點。你可以試試這招:用手指有節奏敲擊桌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