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很優秀,但要很適合」台大教授揭個申備審怎加分 小心2常見錯誤

準備大學個人申請的學子,4/1起至4/23得要開始上傳學習歷程檔案。這幾週,高三個人申請的考生正緊鑼密鼓地撰寫備審,把高中兩年半的學習歷程檔案、競賽成績、檢定證明等資料找出來。辛苦準備的同時,許多考生和家長也很困惑:教授真的會看備審資料嗎?備審怎麼寫最吸睛?《遠見》採訪台大資管系教授孔令傑,談談備審資料要寫什麼內容,才能成功說服教授,順利取得大學入場券!
你不需要很優秀,但要很適合念這個科系
對於備審資料預備,考生和家長都有許多擔憂,有些人認為無從準備,因為高中生的學習經驗都大同小異,也有人認為備審資料看似全憑教授喜好,較難訂出一套評分標準。
針對考生和家長們的焦慮,孔令傑先打一劑強心針,「比起很優秀,你更需要很適合這個科系!」
他進一步說明,個人申請第二階段:不只是科系老師在挑人,其實也是學生在選科系,因此,考生要充分了解所申請的校系,才能說明自己為何適合就讀該科系,提升錄取機率。
而面對考生和家長的最大疑惑:教授真的會認真看備審資料嗎?孔令傑直接回答,肯定會看,不過教授一次要看數十、甚至數百份備審資料,所以「能仔細閱讀的時間,可能也就2到3分鐘。」因此,如何讓教授短時間內就能看到重點,是備審資料的決勝關鍵。
備審如何加分?請參與想申請科系的實體和線上活動
至於要如何了解系上教授期待的學生特質和能力,孔令傑建議從實體和線上兩方面著手。實體可以參加台大杜鵑花節等校系博覽會,實際和科系學長姐交流互動,有助於認識科系所學內容,也感受科系學習氛圍。
線上部分,孔令傑推薦上網觀看各校系推出的開放式課程,因為通常開放式課程會篩選課程主題和授課教師,因此,可呈現出高中生和一般民眾都能理解的內容。考生可以依據課程內容,判斷自己是否適合進入該校系就讀。
孔令節特別強調,若考生曾參與該科系或相同學門的開放式課程,將使教授更明白考生的探索意願和過程,更確信考生適合進入該校系。
除了備審準備重點,孔令傑也提醒備審資料常見的兩大錯誤,希望考生能儘量避免被扣關鍵分數,與理想校系擦肩而過。
備審常見錯誤一》經驗跟科系毫無關聯,奧林匹亞獎牌也不一定加分?
首先,內容上,避免與科系需要的特質無關的競賽或經驗。
孔令傑舉例,申請資管系的學生若強調他獲曾獲得奧林匹亞化學金牌,會讓資管系教授看了滿頭問號。雖然學生拿到奧林匹亞獎牌實屬不易,但資管系強調的是數學、英文和資訊能力,化學金牌反而會讓教授認為你心中的第一志願是化學系或化工系,可能把資管系當備案,因此,不會優先考慮錄取該名學生。
另外,孔令傑也遇過學生備審資料通篇在強調想「開發出高級程式」,卻絲毫未提及「管理」部分,那資管系老師可能會判定你比較適合念資工系,因而將資管系名額分給其他對資訊和管理兩方面皆有興趣的考生。
備審常見錯誤二》五顏六色,錯字連篇
其次,備審格式版面的部分,孔令傑也強調,寫錯科系名稱、錯字、版面花俏、五顏六色都是大忌。
他提到,若是甄選理工、管理、醫藥衛生等科系,教授通常偏好簡潔乾淨的版面,不需要過度美化加工。孔令傑建議書面資料以「白底黑字」呈現,可適度畫重點,但「千萬不要通篇畫重點,反而變成沒重點!」
而標記重點可用粗體、畫底線、第二種顏色等方式,顏色可選用藍色,儘量避免紫色、粉紅色等鮮豔色彩,讓平日習慣閱讀期刊論文的教授們更容易抓到備審內容的重點。
大學不是學習的終點,反而是專業學習的起點,因此,對於仍不確定自己適合讀什麼科系的高中生,孔令傑勉勵道,現在已不是「一試定終生」的年代,大學會提供雙主修、輔系、學程等跨域學習的機會,所以關鍵還是在:持續探索。唯有知道自己心之所嚮,以及要達成的目標,才能在人生長路上持續學習,持續前行。
(本文出自2025.03.25《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