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傅崐萁管家李慶隆訊問3小時 100萬交保實施電子腳環科技監控

啟程訪歐 蔡英文:傳達台灣會繼續與民主盟友合作

考前做一事練踩地雷能力 她無心插柳考上公職狀元

暨大啓動樂學健康福祉園區民間自提 BOT 案 徵求民間創意

暨大擁有豐富教學資源,提升學生專業與文化素養。暨大提供
暨大擁有豐富教學資源,提升學生專業與文化素養。暨大提供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正式公告「樂學健康福祉園區民間自提BOT案」,政策公告期間至114年8月29日截止申請,期盼能引進具創新理念與開發能力的民間團隊,共築兼具高齡及長照護理訓練的實習場域。

本案基地坐落於暨大校內,位於風光明媚的南投埔里校區,環境優越、開發潛力大,加上校內提供免費公車接駁及電動滑板車租借,打造更便利的校園生活,實為民間團隊投資健康照護及文教場域的絕佳契機。

暨大表示,本案採BOT模式辦理,歡迎各潛在申請人於規劃方案中,發揮創意,評估納入健康照護、終身學習與樂齡學習領域的教學、實習、實驗或教育訓練場域,或創新、研發、育成與地方創生及創業場域,形成跨領域創新基地。

本案開放高度彈性,除文教設施外,亦可視需求評估納入餐飲或公共生活空間及設施,不僅可提升教職員生使用率,同時可帶動在地就業與經濟活絡,創造公共建設最佳使用效益。

暨大現正推動中的其他促參案件尚有2案,分別為「住宿設施暨賣場民間自提BOT案(公開徵求階段)」及「中區戶外探索教育基地民間自提OT案(政策公告階段)」,校內持續積極促進公共建設活化,

再加上暨大113學年度各系所正式學籍在學學生人數共計6,635人、校內辦學績效亮眼,帶動招生人數逐年成長,可見教職員生為校內帶來的每日現金流非常可觀。

而校內促參案件的逐步成形,不僅引進民間資源以提升校園服務品質,同時也減輕學校財政負擔、提振內需與帶動經濟成長,締造促參三贏局面,亦使「綠色大學」得以永續發展。

暨大指出,本案為推動「健康福祉×校園共好×永續發展」願景的關鍵場域,結合校內既有長照與護理教育資源,打造中台灣高齡福祉新地標,為少數具規模且地理位置優越的文教設施開發案。

歡迎有興趣投入資源的民間團隊,投遞可行性評估報告書向暨大自提創新規劃內容,共創永續價值。若欲進一步瞭解相關案件資訊,歡迎至暨大官方網站(https://reurl.cc/lzNeO9)查詢及下載相關檔案,亦可洽詢暨大總務處經營管理組。

暨大護理暨健康福祉學院已設有高階智能護理病人等多元教學資源。暨大提供
暨大護理暨健康福祉學院已設有高階智能護理病人等多元教學資源。暨大提供
暨大與全台51所高中共組「櫻花聯盟」,促進教育資源共享。暨大提供
暨大與全台51所高中共組「櫻花聯盟」,促進教育資源共享。暨大提供
暨大透過免費校內公車接駁及電動滑板車,提供更便利的校園生活。暨大提供
暨大透過免費校內公車接駁及電動滑板車,提供更便利的校園生活。暨大提供

BOT 護理

延伸閱讀

讓白衣天使放心工作!台中醫院宣布:調薪3%、月休逾8天

護師節將至 全聯會喊話教考訓用改善人力

全台人力荒!台中榮總留才 全院護理師每月加薪3千元

國際護師節將至 賴總統:護病比制度未來朝法制化方向發展

相關新聞

台大如何三招贏新加坡國立大學 獲頒亞洲「最支持學生」大學?

在全球高等教育競爭激烈、學生需求日益多元的當下,台大於2025年4月22日榮獲《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傑出學生支持獎(Outstanding Su

清大師出作業「宣傳大罷免」佔總成績30% 學生怒喊慎選:退到剩6人

藍綠罷免活動進入白熱化階段,全台討論熱烈,然而卻出現老師直接將政治議題與課業掛勾的情形。一名清華大學的學生控訴,中文系選修課程的老師拿罷免當課程內容,並要求學生寫出「宣傳罷免的影片企畫」當作業,佔總成

中國工程師學會表揚傑出工程教授 成大囊刮5人

中國工程師學會今年頒發「傑出工程教授獎」,成大土木系洪崇展特聘教授、化工系吳意珣特聘教授獲獎,訂6月6日工程師節大會表揚...

清大師要求學生創作宣傳「全台大罷免」 教育部回應了

清華大學中文系有老師出作業,請學生創作影片企劃大綱,宣傳「全台大罷免」,遭質疑違反教育中立。對此,教育部表示,大學課程應...

政大2027創校百年 將募款10億元「百年政大薈萃基金」

因應政治大學2027年創校百年,校方即將啟動一系列百年校慶活動,包含雄鷹盃國際籃球邀請賽、跨世代音樂人回娘家、百人勇征百...

半導體封測先驅蔡進步 獲頒清華大學名譽博士

半導體封測領域先驅、巨沛公司創辦人暨董事長蔡進步獲頒國立清華大學名譽工學博士。蔡進步畢業於清華動機系,曾任清華大學校友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