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黃呂錦茹涉「罷雙吳」連署作假檢方聲押失敗 裁定無保請回

大學生每4人就有1人諮商 虎科大諮輔中心改造諮商更優化

學輔中心室外空中花園對學生諮商環境提升具有輔助功能。記者蔡維斌/攝影
學輔中心室外空中花園對學生諮商環境提升具有輔助功能。記者蔡維斌/攝影

網路環境衝擊,大學生平均4人就有1人曾接受諮商,心理輔導愈發重要,修法後教育部首波選定4所大學優化學輔中心,虎尾科大是中部唯一優化的學校,注入美學耕心元素設計的學輔中心今天開箱,期讓學生擁有優質的諮商環境,解決各種心理困擾。

受大環境與網路衝擊,一項調查指平均每4名大學生就有1人曾接受過諮商,顯見校園心理健康議題日益重要,教育部選定淡江大學、台東大學、虎尾科大及文藻外語大學等4所大學推動「學美.耕心大專校院輔導諮商空間改造計畫」,優化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教育部副司長許嘉倩今天偕同心理、教育、建築設計等領域專家,為學輔中心開箱,視察諮商空間的改造。包括諮商與行政空間優化、提升環境氛圍,確保空間獨立性等預定本月底正式啟用運作。

許嘉倩表示,因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複雜化,教育部完成修法後,強化輔諮中心定位,包括將專業輔導人力比從1200:1調整為900:1,盡量補足需求並推動輔諮空間改造,營造更舒適的諮商空間。

虎科大學生事務長林易泉表示,校園心理健康意識提升,原有空間已難以滿足需求,虎科大112年起即擴增學輔中心空間,為原住民學生設獨立辦公室與自主學習區域,增設個別與團體諮商空間,為使諮商環境更完善,更將諮商師拉進教學現場,認養學系,每周到各系駐點,進行現場評估後再轉介學輔中心。

該計畫由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十作設計團隊設計,改造亮點把諮商空間臨接半開放式花園,透過窗景引入自然光線綠意,搭配中性色調營造溫潤柔和、不具壓迫感,同時強化空間隱密性、舒適度與安全感。

「當空間不同了,人的使用和行為也將隨之轉變」台灣設計研究院長張基義表示,這是台灣首次以設計導入諮商中心的跨領域合作,虎科大的改造展現出包括調整優化空間及「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特色,足為未來學界典範。

教育部偕同心理專家、建築設計師為虎尾科技大學的諮商學輔中心開箱,視察空間改成成果,提升學生諮商環境與意願。記者蔡維斌/攝影
教育部偕同心理專家、建築設計師為虎尾科技大學的諮商學輔中心開箱,視察空間改成成果,提升學生諮商環境與意願。記者蔡維斌/攝影
個別諮商室引進室名花園光線和綠意,營造柔和溫馨的諮商空間。記者蔡維斌/攝影
個別諮商室引進室名花園光線和綠意,營造柔和溫馨的諮商空間。記者蔡維斌/攝影
教育部偕同心理專家、建築設計師為虎尾科技大學的諮商學輔中心開箱,視察空間改成成果,提升學生諮商環境與意願。記者蔡維斌/攝影
教育部偕同心理專家、建築設計師為虎尾科技大學的諮商學輔中心開箱,視察空間改成成果,提升學生諮商環境與意願。記者蔡維斌/攝影
諮商辦公室光線柔和動向隱密流暢。記者蔡維斌/攝影
諮商辦公室光線柔和動向隱密流暢。記者蔡維斌/攝影
團體諮商室引進室名花園光線和綠意,營造柔和溫馨的諮商空間。記者蔡維斌/攝影
團體諮商室引進室名花園光線和綠意,營造柔和溫馨的諮商空間。記者蔡維斌/攝影

大學生 教育部

延伸閱讀

獨/教育部已婚獲獎科長強行環抱摸女下屬 輕判6月得易科罰金

大罷免連署進入校園 翁曉玲質疑違法:教育部管不管?

川普關稅政策衝擊「大學生畢業即失業」? 過來人苦嘆:最慘是他們

印度籍大學生合歡山騎車自摔 警消跨縣市合力救援

相關新聞

四技二專甄選入學逾3.6萬名額 今起受理報名資格審查

114學年度四技二專甄選入學共計121校提供逾3.6萬個招生名額,技專招聯會今提醒,今起受理報名資格及身分審查作業,通過...

統測7.2萬人報名創新低 篩檢陽性考生須戴口罩

114學年統一入學測驗將於4月底舉行,7萬2601人報名創歷年新低。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今天表示,篩檢陽性考生外出須全程...

私立公東高工重生!邀校友「回娘家」 祭入學獎學金1萬元

曾因財務不良被列退場觀察名單的台東私立公東高工,因財務狀況改善,去年被教育部取消專輔名單。學校今天啟動招生,7大群科入學...

聚焦技術商品化 北科大邀美、日專家辦生醫創業工作營

為培育未來生醫領袖,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日前舉辦「國際生醫創業PBL工作營」,邀請來自日本、美國的學研機構與專業講師,在為期...

四技二專甄選入學3.6萬名額 受理報名資格審查

114學年四技二專甄選入學有121校參與招生,提供逾3.6萬個名額,即日起受理考生報名資格及身分審查,通過審查者才可進行...

提升早期癌症偵測 這所科大研究中心超專業

正修科技大學環境毒物與新興汙染物研究中心對新興汙染物檢測能力,全台首屈一指,從環境、水質、食品到藥物,檢測範疇廣泛,研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