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君提出三大方向 形塑2050淨零轉型台灣模式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22日出席「公民社會的淨零沙盒實驗-以科技力、社會力、網絡力構築淨零社會基盤」展示會暨論壇時表示,政府已針對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及環境等六大部門的碳排放源進行「就源減碳」,並提出「五大制度創新」。
鄭麗君致詞時表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自2023年推動淨零科技方案,並透過臺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結合科技力、學術力、社會力,跨領域整合研發政策,形成臺灣淨零轉型與永續發展的驅動力量。身為行政院第一屆永續長,她要向國科會、臺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以及「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專案小組所有成員致上誠摯感謝與敬意。
鄭麗君指出,賴清德總統在「國家希望工程」中揭示「綠色成長與2050淨零轉型」願景,並提出五大轉型策略,包括:建構智慧共享的綠能戰略、推動數位與綠色產業的雙軸轉型、形塑淨零永續綠生活、政府會作為淨零轉型最強而有力的後盾,以及推動不遺漏任何人的公正轉型。而沙盒計畫推動的這兩年中,參加的 35 個試點單位,不乏有許多年輕人參與其中,透過多元淨零科技研發主題,實踐淨零轉型,包括:微水力發電、低碳農業、農廢再利用、永續產銷與社區、自然碳匯及都市循環經濟等領域,提出了許多實踐的方法。
鄭麗君強調,透過多元的實踐方式,不僅是一種「社會創新」的過程,更展現永續創新力量,形成各式創新的實踐方案,並發展出屬於臺灣特有的淨零轉型模式,以在地模式回應在地議題,為政府帶來更宏觀的社會視野與啟示,也為在地產業轉型帶來新機會,同時也達成社會生活的轉型。
鄭麗君提到,行政院預計於23日總統召開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進一步提出臺灣下一階段的「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3.0)目標,包括:2030年、2032年及2035年減碳目標,以接軌國際,展現臺灣更強大的減碳決心。
鄭麗君進一步說明,環境部先前已宣示,2030年減量幅度將由原先2022年發布的「較基準年(2005年)減量24%加減1個百分點」提升為「28%加減2個百分點」,而這項目標的擬定,是透過「由下而上」及「由上而下」兩種方式形成。在「由下而上」方面,由各部會優化其過去在「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中,所自主提出的減碳行動計畫;同時,透過淨零專案小組會同國科會專家小組,「由上而下」指定20項「旗艦減碳行動計畫」,而每一項行動計畫均可具體估算出減碳效益,可說是一份兼顧理想與可行性的臺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並據此核實堆疊出2030年、2032年及2035年減碳新目標。
鄭麗君強調,不論「旗艦減碳行動計畫」或各部會「自主減碳行動計畫」都是針對《氣候變遷因應法》所提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及環境等六大部門的碳排放源進行「就源減碳」。而為驅動整體淨零轉型,除推動個別減碳行動計畫外,必須帶動更大規模、更全方位的「制度創新」,不論是產業的綠色製造、循環經濟、低碳轉型、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生活轉型,以及在地的社會轉型等,因此政府也提出「五大制度創新」,包含:科技創新、金融創新、制定排碳有價制度、推動法規調適、擴大培育綠領人才等。
在地的每一個人都是臺灣淨零轉型的主體,鄭麗君強調,「五大制度創新」必須再加上「社區驅動與公民參與」,結合公民豐沛能量,展現公民創新行動,在地實踐臺灣的淨零轉型,相信透過「社區驅動與公民參與」為導向的實踐方式,將能使氣候變遷由危機化為轉機,帶來新的在地希望,並創造綠色的就業機會、綠色的產業、綠色的生活。
鄭麗君說,她始終相信,淨零轉型雖是因應氣候變遷的危機,但也是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所揭示綠色社會的願景,希望達到環境永續、促成綠色成長、讓社會更進步的目標,共同實踐永續發展,而透過「就源減碳」、「制度創新」及「社區驅動與公民參與」,可望形塑邁向2050淨零轉型的台灣模式,向世界展現臺灣新的氣候治理典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