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大投資 今年砸2,690億…士電、亞力等有望受惠

台電持續開發電源,規畫今年固定資產投資計畫高達2,690億元,創近年投資高峰。(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電持續開發電源,規畫今年固定資產投資計畫高達2,690億元,創近年投資高峰。(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電進入大投資高峰期,為穩定供電、配合經濟發展及政府能源轉型,台電持續開發電源,規畫今年固定資產投資計畫高達2,690億元,創近年投資高峰,將分別投入綠電開發、電廠更新、強韌電網三大領域。

因台電擴大投資力道,市場預期,包括士電(1503)、亞力(1514)、華城(1519)及大同(2371)等機電大廠,以及大亞(1609)及億泰(1616)等線纜業者將因此受惠。

據台電2025年預算書,台電固定資產投資計畫高達2,690億元,比2024年約2,500億元還要高。其中專案計畫1,457億元,一般建築及設備計畫1,233億元。台電預計今年舉借3,292億元,主要用以支應固定資產建設改良擴充及借款還本;另預計還本1,185億元。

台電2025年固定投資計畫
台電2025年固定投資計畫

台電今年預計執行大型計畫分為三大面向。首先在綠電開發方面,包括離岸風電第二期計畫263.24億元、綠能第一期計畫17.93億元,其他還有萬里水力發電計畫、石門抽蓄水力發電、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興達電廠1號機改裝生質能機組、集集南岸小水力計畫等。

第二大項是電廠更新計畫,包括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畫120.86億元、通霄電廠第二期更新改建計畫312.04億元、大林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畫137.72億元、台中電廠第5至10號機空汙改善工程計畫38.82億元、台中電廠1至10號機供煤系統改善計畫17.73億元。此外也將啟動台中電廠第二期新建燃氣機組計畫3億元。

第三大項是強韌電網及強化離岸風電電網相關建設,包括離岸風電加強電力電網第一期計畫114.99億元、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1期加強電力網計畫64.33億元、第七輸變電計畫77.73億元、變電所整所改建一期專案計畫35.57億元、第一期低壓AMI(智慧電表)布建計畫26.9億元、南科超高壓變電所擴建計畫17億元、寶山超高壓變電所新建計畫8.75億元,以及其他北區、中區、南區輸變電計畫等。

台電現已在執行十年強化電網韌性計畫,總金額高達5,645億元。

台電表示,為強化電網韌性,將優先完成機場、車站、醫院、產業園區等重要用戶所在關鍵區域,以及民生相關關鍵工程,包含推動線路及設備預防維護檢測、加強保護及汰換等配電系統改善工程,及區域調度中心導入電能管理系統,提升自動化能力,迅速隔離故障點等計畫。

受惠台電推動強化電網計畫,加上業者陸續投資建廠及銅價上漲,經濟部預期,去年電線及電纜業產值可望再創新高,並將終結連兩年負成長,轉為正成長。 經濟部分析,回顧過去五年,2021年產值2,024億元達歷史新高,惟疫情造成供應鏈瓶頸及俄烏衝突下引發全球通膨,加上客戶調節庫存,2022年、2023年產值連二年下滑。

去年前十月電線及電纜業產值已達1,886億元,年增22.9%。其中裸銅線及電力用電線電纜為成長主要貢獻來源。

台電 興達電廠

延伸閱讀

低碳電力 RE30有三隱憂? 台電:是補充商品不與民爭利

台電副總盼四接環評過關 王醒之:有輾壓通過心理準備

環評大會討論四接…基市府重申依法行政 以最高標準監督

全球電力需求看增、電網汰舊換新 法人點讚四檔重電股

相關新聞

央行理事:今年央行有升息壓力

一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續飆高,加上面對未來電價調漲壓力,中央銀行理事、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蔬果價格大漲對二月物...

川普關稅衝擊台積?卓揆:傷害不大

美國總統川普大打貿易戰,並揚言對半導體開徵關稅,台積電是否受衝擊備受關注。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天表示,政府非常重視,但分析結...

美國車、進口保健食品有降關稅空間? 經長郭智輝回應了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啟動對等關稅戰,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今質詢時詢問,政府有無空間降低美國汽車進口關稅?經濟部長郭智輝答詢表示,...

薡茶不僅揮軍旅館業 4月將再併這三個知名餐飲品牌

知名茶飲品牌「薡茶」母公司巨宇翔(2760)董事長許維翔25日表示,今年首季將完成六家旅館營運收入認列,並規劃於年底前擴...

中鼎得標「國光電廠更新擴建統包案」 預2028年底完工、年發電70億度

中鼎(9933)集團宣布拿下「國光電廠更新擴建統包工程案」;中鼎指出,該案是國光電力公司配合政府能源轉型政策所執行的更新...

百貨店王氣爆對全國零售業影響多大?經濟部分析2件事

台中新光三越發生氣爆意外,停業檢修至少3個月,以去年營業額258億推估,營業損失恐怕有60億元之多,對整體零售業營業額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