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出席生策會強調 生醫產業必能成為臺灣護國神山

生策會9日舉行「2025生策年會」,賴清德總統出席致詞時表示,臺灣擁有完整的健保巨量資料庫,醫療與高科技實力更是世界有目共睹,在全球邁入AI科技時代關鍵時刻,將持續透過法規環境調整,放寬募資、投資限制,完備生技園區聚落,強化人才培育與場域試驗,相信生醫產業必定能成為臺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賴總統表示,今年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民眾的醫療照護需求日益迫切,如何打造「健康臺灣」,讓國人活得久、活得健康,是政府的重要責任,也是他擔任總統的重要使命。
他說明,近一年來,執政團隊和各界共同努力推動各項健康政策,無論是提高重要癌症篩檢率、設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三高防治888計畫」、「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或是大幅增加健保總額,推動五年489億元的「健康台灣深耕計畫」,都已經有初步成果。
賴總統表示,目前發展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產業,推動生醫產業成為兆元產業,已經納入「擴大醫療投資、打造健康臺灣」的核心計畫。例如,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中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透過NGS篩檢套組的研發,能讓醫材產業更加精進,而透過NGS所收集的BioData,也能促進精準醫療與生技產業的未來發展。
他提到,生技產業進關心的《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已在去年6月三讀通過,除了政府要有完備的法規制度,積極落實政策的決心,更要有卓越的醫療品質,加上國際級的科技實力,進行跨域整合,才能形成強大的健康產業後盾,為臺灣生醫產業提供更多商機。
經濟部長郭智輝也在生策會發表專題演講,強調美國新關稅政策下,台灣生醫產業的影響主要在製劑項目上,不過台灣生醫產業具有四大優勢,包括完整的醫療大數據、完整的生醫聚落、領先國際的高科技及與國際接軌的醫藥法規。
面對挑戰,郭智輝提出四大因應之道,首先是穩定美國市場,鼓勵在台研發、赴美生產,或以併購或投資等方式強化在地供應鏈布局;其次是拓展新興市場,協助業者熟悉日、歐、東南亞法規,或輔導輸美廠商於歐、澳取證上市,開拓外銷市場;第三是產業轉型,導入數位化、連續式等先進製程,增加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以提升競爭力;最後是技術加值,開發高附加價值、高技術門檻或具排他性產品,降低價格敏感性及提高競爭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