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誤點10分鐘退費「民眾憂賠到死」台鐵:要符合特定條件

打詐變打折?最高法院大法庭裁定 詐騙犯認罪繳回「酬勞」就可減刑

台股飆452點 三大法人買超618億元、外資9天投1933億元

國內綠領人才每月職缺逾2.2萬人 彭啓明:較去年同期成長5.2%

彭啓明指出,台灣綠領人才每月職缺數超過2.2萬人,和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約5.2%,淨零轉型結合創造綠領人才工作機會已是當務之急 。記者季相儒/攝影
彭啓明指出,台灣綠領人才每月職缺數超過2.2萬人,和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約5.2%,淨零轉型結合創造綠領人才工作機會已是當務之急 。記者季相儒/攝影

為強化國家未來人才競爭力,厚植產業人才培育,行政院於2024年9月9日核定「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預期到2028年,將累計培育人工智慧及淨零等跨領域的人才45萬人次。進一步分析我國民間人力銀行的綠領人才需求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綠領人才每月職缺數超過2.2萬人,和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約5.2%。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邀請環境部長、經濟部、勞動部及教育部就「我國推動綠色轉型政策,相關人才培育發展與產業政策規畫」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行政院去年9月核定「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其中淨零綠領人才培育由環境部及經濟部、勞動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及海洋委員會分工辦理環保從業人員、製造業、服務業及金融業等培訓課程,提供在職勞工及待業人員等溫室氣體管理、產業低碳化及風險管理等專業知能。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淨零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啟動前瞻新興減碳技術研發,也引領專業人力需求發展,進一步分析我國民間人力銀行的綠領人才需求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綠領人才每月職缺數超過2.2萬人,和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約5.2%。

彭啓明說,因應淨零轉型所需綠領人力數量相較報載引據勞動部勞安所「推動淨零轉型對勞動市場影響之國際比較研析」以模型所推估失業人數還多,顯示淨零轉型結合創造綠領人才工作機會是當務之急。

另因應淨零職場轉型,環境部國環院自2024年起規畫建置「綠領人才資訊平台」,預計於2025年6月正式上線,持續整合各部會淨零相關資訊及培訓量能,提供一站式資訊服務,包括淨零法規政策與國際新知、淨零/綠領培訓資源,以及綠領職缺的發展和分布等,不僅能提供淨零相關的最新資訊,也能提供事實查證,防範坊間虛偽不實的訓練班資訊。

彭啓明說,「綠領人才資訊平台」未來也將依法規畫運用碳費收入,協助進行勞動市場調適與公正轉型,將淨零綠領人才納為厚植重點產業人才培育策略對象,環境部已分別於今年3月17日、5月2日邀請國發會、教育部、內政部、經濟部、勞動部、衛福部等15個部會,召開跨部會資料協作研商會議,健全規畫整合各部會淨零相關資訊及培訓量能。

勞動部 淨零 環境部

延伸閱讀

彭啓明:若核電延役重啟 盼核安會設公民參與機制

核電延役重啟無須環評但除役要 彭啓明:下半年啟動環評修法

環境部攜手慈濟大學 成立東區淨零綠領人才培育中心

傳520後內閣改組? 彭啓明:1天當2天用 不在乎何時下車

相關新聞

豬哥亮靠AI復活 未來可接商業代言?立委:AI基本法應做相關規範

秀場天王豬哥亮近期以AI(人工智慧)技術「復活」,再現世人眼前,引起社會廣大討論。立法院教育委員會今(14)日審查AI基...

老宅延壽補助細節再揭露 每棟最高補助上看千萬元

內政部近日推出「老宅延壽計畫」、行政院院長卓榮泰昨日公布「婚育宅」租金補貼將針對育有未成年子女家庭加碼,相關住房政策引發...

特別條例台電千億撥補遭刪 立委:2028不漲電價才同意

因應美國關稅衝擊,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4日審查「強化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院版與朝野黨團版本合併審查。院版編列4100億...

印度FTA網絡成形 資誠:台商應思考與當地企業結盟

印度與英國在2025年5月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預計不久後就會正式簽署。這項協議不僅代表印度持續擴大與全球主要...

AI基本法誰管?藍綠立委意見不同 但主張設置專門單位擬定國家AI策略

行政院今年2月26日指示,AI(人工智慧)基本法主管機關,由原來的國科會轉交數位發展部。對此,國民黨立委質疑,行政院突然...

特別條例挹注勞保基金100億元 無薪假補貼50%薪資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4日召開「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專題報告,勞動部就有關支持勞工安定就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