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冷眼集/主權基金困境…投資要避踩紅線 獲利難樂觀

國內討論主權基金已逾一、二十年,但每每卡在財源籌措的困難以及人謀不臧的擔憂上,如今在賴總統一聲令下,成立主權基金看似有譜,然而,除了財源、防弊等老問題,在賴政府兩岸對抗的主旋律下,職司對外投資的主權基金不僅可能得面對對岸的可能干預,甚至在投資標的的選擇還不能誤踩紅線,如此能達到投資最大報酬的目的,恐怕難以樂觀以待。
前總統蔡英文在競選時就提到類似政見,在她擔任總統的八年間,未見主權基金的成立,儘管國發會成立了被形容為類主權基金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但因為投資如興等失敗案例,後來也被罵翻。
主權基金設定的主要投資標的是在海外,首先,要找到合適的人並不容易,尤其這個團隊不僅要具備專業,還得要政治正確,並且又不能被質疑酬庸。此外,如果外匯存底不適合作為主權基金財源,儘管財政部、金管會都表態會配合政策籌措,但籌措財源或許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能否籌措到夠多的財源。
因為國外主要的主權基金規模動輒幾千億美元,台灣的主權基金如果規模不夠大,恐怕很難達成追求長期投資報酬的政策目的。
更不用說,賴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持續緊張,主權基金的投資標的恐怕很難不受此影響,除非投資標的屬於所謂的非紅供應鏈,否則恐怕走不出去。尤其如果選擇投資標的還要顧慮是否符合台灣價值,那又要如何能將投資報酬率極大化?
由於主權基金的運作涉及龐大資金與長期投資決策,若缺乏有效的監督與透明的運作機制,極易引發弊案與資源浪費的風險,過去不乏公共資金運用不當的案例,因此社會大眾對於政府信任度難免受影響。
另外就是政治力的介入,以近日林昶佐將出任駐芬蘭大使為例,這項人事案即使充滿爭議,政府仍大加護航,換成利益更大龐大的主權基金,人民真的可以期待政府能安分守己、謹守分際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