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業穩定復甦 去年營業額1800億較疫情間成長4成

財政部統計處今天指出,民國113年住宿業營業額達新台幣1800億元,較疫情期間的109年、110年分別成長39.1%、42.5%。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政部統計處今天指出,民國113年住宿業營業額達新台幣1800億元,較疫情期間的109年、110年分別成長39.1%、42.5%。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住宿業在COVID-19疫情後呈現穩定復甦態勢,反映在數據上,財政部統計處今天指出,民國113年住宿業營業額達新台幣1800億元,較疫情期間的109年、110年分別成長39.1%、42.5%。

財政部統計處今天發布統計通報指出,住宿業為觀光產業的一環,在政府積極推動國內觀光發展下,已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財政部統計處表示,住宿業包括觀光旅館、一般旅館及民宿等,近年各類別家數互有消長,其中觀光旅館於COVID-19疫情前逾400家,109年後逐步下滑至113年382家,較107年減少6.8%。

財政部統計處指出,一般旅館家數除111年外,其餘年度增減相對穩定,113年達3812家,較107年減少1.4%;民宿家數則穩定攀升,至113年已近7000家,6年來成長62.2%。

營業額方面,財政部統計處表示,109年受COVID-19疫情衝擊,國際旅客大幅減少,整體住宿業營業額年減313億元,衰退幅度約19.5%;其中觀光旅館減少213億元最劇,一般旅館亦減少102億元,同時,國人短期出遊首選的民宿則逆勢增長8億元,主因其類型多元,彈性調整靈活度較高,但隔年110年國內實施3級警戒,營業額轉為年減11億元。

隨疫後觀光旅遊復甦,財政部統計處進一步指出,113年住宿業營業額回升至1800億元,與疫情期間的109年、110年比較,分別成長39.1%、42.5%。

觀察各類別住宿業的區域分布情形,財政部統計處表示,觀光旅館及一般旅館多集中在都市地區,其中觀光旅館因服務對象以商務及外國旅客為主,向來以台北市居首,113年家數及營業額分別為141家、333億元,分占全國36.9%、46.8%。

同時,財政部統計處指出,一般旅館則以國內出差或旅遊為主要客源,縣市間分布較為平均,前3名分別為台北、台中及高雄市,而台北市房間數量及單價較高,113年營業額占比28.7%,較為突出。

財政部統計處表示,民宿以提供在地生活體驗為導向,多集中在擁有知名觀光景點的非都市地區,113年家數以屏東縣占17.1%最多,營業額則以南投縣占19.4%最高。

財政部 觀光景點

延伸閱讀

澎湖遊客酒後鬧事 朋友間互毆1人重傷昏迷

賴清德要成立主權基金 網猜「拿來買美債」質疑台灣成美國提款機

台灣將成立主權基金 財部:籌措主權基金財源 但不代表是主管機關

財政部:越南進口卜特蘭水泥涉傾銷 稅率最高23.2%

相關新聞

國發會年初報告不需要…政院轉彎 力挺主權基金

賴清德總統在就職周年談話中宣示成立主權基金,但行政院事前沒有討論,且國發會年初才對立院表示沒有設立主權基金的必要,在野黨立委除質疑政府髮夾彎,也擔心主權基金成立後配合美國政策「重押美國」。

主權基金財源…外匯存底「有償撥付」 央行贊成

賴清德總統宣示成立主權基金,我中央銀行向來反對「無償撥付」外匯存底作主權基金財源,意即央行贊成「有償撥付」,若主權基金需要外匯,可由政府或主權基金管理機構以台幣向央行購買外匯,再將資金轉入主權基金。

行政院將訂主權基金專法

賴清德總統日前在就職周年談話宣布,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重申,行政院長卓榮泰已請相關單位列出立法計畫,以利後續研議。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行政院會負責任跟社會各界對話,也需要朝野合作,訂定合理可行的專法。

台幣創2年半新高 羅智先:匯率問題比關稅更嚴肅

關稅、匯率等不確定因素衝擊大環境,統一超董事長羅智先昨天表示,超商並不是衝擊第一波,但對市場一定會有影響,且「匯率問題恐怕比關稅更嚴肅,影響面也更深遠」,本季起將明顯浮現影響。

台美關稅談判 張善政:希望川普早一點夢醒

台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針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說「台灣提案非常好」,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從談判對手口中講出這句話讓我非常擔...

興達兩燃煤機組上工 台電:有展延許可、非偷開

非核家園沒幾天,不僅台中電廠每日用煤量從3萬多噸增至4萬多噸,高雄興達電廠3號及4號燃煤機組又被高雄市議員邱于軒爆料,3...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