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優先推動省道電纜地下化 地層下陷區不適合

台電表示,電纜地下化是很好構思,但嘉義沿海地區有地層下陷問題,線路會受到拉扯,所以仍需用架空線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電表示,電纜地下化是很好構思,但嘉義沿海地區有地層下陷問題,線路會受到拉扯,所以仍需用架空線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颱風丹娜絲重創南台灣,外界掀起電纜地下化討論,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天表示,西部沿海地區地層下陷淹水難退,得抽完水才能修復,反而要花更久時間,換言之,須考量適地性問題,將優先推動省道上電力主幹線地下化,減少中下游停電風險。

曾文生與嘉義區處領班陳怡霖接受Yahoo TV「齊有此理」主持人王時齊訪問,暢談台電搶修甘苦與後續防災作為。節目於今天播出。

台電資歷35年的陳怡霖回顧,颱風來臨前大家便開始待命,但這次面對颱風真的和過去不一樣,不僅大型昇空車被吹到位移,辦公室鐵捲門掀飛、落地窗破裂、電腦影印機被吹得亂七八糟,變電所饋線開始跳脫、看著電線桿一根根倒下去,全部變電所幾乎快停電,心急如焚。

他說,等到風雨變小,所有吊臂車、昇空車馬上開出去,但不是為搶修線路,而是要先把橫在台19線電線桿移到旁邊,開闢一條綠色通道,讓全台15個區處搶修人員帶著承包廠商進駐搶修。

曾文生表示,這次全台一度停電超過百萬戶,3499支電桿倒塌、3個高壓電塔遭吹垮,過去從未發生過,這次台電動員300多班、2300人以上搶修人力,改寫台電颱風搶修歷史,「丹娜絲」名字將取代1971年釀嚴重災情的颱風賽洛瑪。

談及復電壓力,陳怡霖表示,這次幾乎沒收到罵聲,「大家都給我們加油打氣」,也帶飲料、粽子等食物探班,也有村長向村民溝通,若最終送電成功就是神明保佑,若仍沒電,也要讓台電人員先回去休息,「聽到這句話我就落淚」。

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參與搶修任務發生感電意外,因公殉職,「講到這個心很痛」,陳怡霖表示,李元瀚從實習階段便跟著他,36歲的李元瀚很陽光正向、外語能力強,是十分優秀的年輕人,他還幫忙做媒,沒想到卻傳來噩耗。

曾文生指出,從去年颱風山坨兒從高雄小港登陸,到今年颱風丹娜絲從嘉義台南交界登陸,颱風已連續兩年從西部登陸,因此,台電也開始重新設想防災應變。

至於電纜地下化可能,陳怡霖不諱言,地下化是很好構思,但嘉義沿海地區有地層下陷問題,線路會受到拉扯,所以仍需用架空線路。

曾文生表示,台灣討論能源議題常要一招解決所有問題,但須考量適地性問題,若颱風從東邊登陸又夾雜雨水,西部沿海淹水難退,得抽水完才能修復,要花更久時間。陳怡霖補充,淤泥清洗、設備風乾都需時間,反觀屏鵝公路為礁岩地形,就適合電纜地下化。

曾文生指出,電力主幹線多擺在省道上,西部沿海有台17、19線,通常是路基良好處,可優先考慮地下化,等於讓上游「大動脈」地下化,如此也可減少中下游停電風險。

颱風 曾文生 台電

延伸閱讀

臨危受命任核三公投辯論反方代表 曾文生:我還沒想這一題

台電李元瀚任務結束「最後巡禮」 嘉義同事泣送最後一程

【重磅快評】賴清德讓童子賢與曾文生迎來的最大尷尬

核三辯論會政院打臉經濟部 詹順貴:郭智輝還有臉繼續待下去?

相關新聞

連鎖加盟協會蔡德忠:缺工問題難解、將強化與政府溝通

面對川普關稅政策衝擊、缺工問題嚴峻,連鎖加盟協會新任理事長、杏一總經理蔡德忠表示,協會未來將積極與政府溝通,推動AI解決...

AI需求熱!6月製造業超旺 第2季積體電路、電腦電子製品增產飆新紀錄

經濟部23日表示,拜AI需求強勁,6月製造業生產指數112.11,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20.03%,為連續16個月正成長...

憂升值出口商急結售 6月外匯存款寫逾22年最大減幅

6月下旬,新台幣升勢再起,出口商憂心匯損,急於拋匯,中央銀行今天公布6月金融概況,其中外匯存款餘額驟降至新台幣8.2兆元...

關稅衝擊消費信心!今年上半年零售業營業額2.3兆元 下半年看關稅臉色

美國對等關稅對消費信心衝擊愈趨明顯。經濟部統計處23日發布6月零售業營業額為3,900億元,雖創歷年同月次高,但年減2....

唐獎得主亞洲生技大會開講 談GLP-1受體促效劑如何用於肥胖治療

國際生技產業年度盛事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今日於南港展覽館2館正式開幕,上午的「唐獎講座」,特別...

撥補千億落空仍盼社會支持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人是英雄錢是膽

立法院日前通過特別條例,不過將撥補台電千億項目刪除。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現在在談的補貼是過去抗通膨所累積虧損,若有補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