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鳥隧道天花板漏水!台鐵大武-瀧溪路線不通 估晚間7時搶修復電

台西文蛤死亡是水門操作人禍?業者慘賠揚言告官 雲林縣府回應了

擴散深度節能 隆興冷凍廠分享智慧倉儲節能

隆興冷凍廠節能觀摩會分享節能升級關鍵大獲好評。圖/經濟部提供
隆興冷凍廠節能觀摩會分享節能升級關鍵大獲好評。圖/經濟部提供

面對全球淨零轉型浪潮,經濟部能源署啟動「深度節能推動計畫」引領產業轉型,截至今年7月已協助4,389家企業執行深度節能,累計節電75.4億度,相當於181.5萬戶家庭年用電。為擴散成功經驗,25日特邀榮獲「節能標竿獎-金獎」的隆興冷凍廠,分享智慧倉儲節能應用與中小企業節能轉型成功經驗。

為推動產業投入深度節能,經濟部能源署舉辦「114年節能標竿觀摩研討會」,邀請隆興冷凍廠分享智慧節能轉型成果。隆興冷凍廠打造無人智慧低溫物流中心,導入智慧倉儲管理系統,高效率保溫庫板、地板冷空氣回收與太陽能加熱除霜等節能措施,精準掌握庫存與貨品流向,大幅減少人力與能源浪費,吸引物流、冷凍加工、食品製造等中小企業前來借鏡學習。

本次觀摩會亦邀請台灣能源技術服務產業發展協會(簡稱ESCO協會)王珮樺秘書長分享深度節能與ESCO應用趨勢,聚焦在企業與ESCO、政府間的協作機制,以實例展現節能量化成果。同場也邀請銀獎企業高偉精密科技分享導入能源管理系統與空調優化的節能成效,現場技術與經驗交流熱絡,協助業者掌握節能升級關鍵。

為擴大推動深度節能,能源署以ESCO為推動重點,積極推動多項輔導與資金挹注政策,協助企業突破初期常見的技術與資金門檻,包括設立50億元ESCO專案貸款信保及ESCO獎勵機制,採累進獎勵設計,鼓勵ESCO業者投入大型、技術門檻較複雜之節能專案,若導入AI能源管理系統(EMIS)更可加碼每度電1元獎勵,預估可帶動5.9億度潛在節電量。

除推動產業深度節能外,能源署持續推動住宅家電補助,統計113年至114年7月,已完成汰換239萬台家電,累計節電15.1億度,同時活絡市場買氣,帶動家電市場銷售達716億元,促進節能與內需雙軌發展。

能源署表示,透過本次觀摩活動的實務交流與技術展示,期盼激發更多企業投入節能行動,並將ESCO資源與深度節能措施視為可行解方,經濟部能源署將持續與產業、全民攜手合作,共同落實節能、打造永續未來。

經濟部

延伸閱讀

新北今辦社宅展 視為城市低碳轉型關鍵

颱風最怕家電壞光光!達人提醒「這4類電器」插頭記得拔

川普狠降日本對等關稅至15% 台灣呢?經濟部這樣說

泓格2025年業績估創高

相關新聞

國內首檔可納入比特幣現貨ETF的基金即將問世

富邦投信將於8月4日募集全新「富邦雙核心戰略多重資產基金」,這是國內首檔可納入比特幣現貨ETF的基金,標誌台灣基金市場邁...

本周台股/對等關稅將放榜「2好4壞」台股回歸看基本面

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即將揭曉,美國總統川普上周五(7月25日)說,未來一周將寄出近200封關稅函,稅率可能10%、15%或更少,不論台灣能否拿到讓出口業者安心的稅率,不確定因素明朗,將有助於市場多空表態。專家指出,對等關稅稅率揭曉後,台股回歸基本面,資金、匯率、訂單交織成「兩好、四壞」因素,為台股畫出大箱形的未來。

主動式ETF起飛6檔各具特色 將引爆下一波市場熱潮?

台灣ETF(指數型股票基金)市場正迎來新一波轉變。今年以來已有六檔真正的「主動式ETF」掛牌上市,代號均以「A」作為識別,代表經理人擁有選股自主權,不再被動複製指數,台灣邁入ETF投資的第三階段—從「買大盤」、「買主題」,轉化為「買經理人邏輯」。 不過,在被動式ETF配息上很難再吸引民眾之際,跟傳統基金一樣,「看經理人能力」的主動式ETF,到底能否成為投信業者再次飛升的「應許之地」?還是很快就變成殺聲震天的「紅海市場」?

台股短線壓力消失 專家:關稅才是關鍵

廿六日大罷免投票結果完封,沒有任何一位現任立委遭到罷免,台股分析師表示,大罷免結果出爐後,對台股而言,算是短線壓抑因素消...

籲執政黨謙卑 商總:願當和事佬溝通台電補貼案

大罷免投票結果出爐,立法院朝野立委人數維持現狀,經濟部為台電爭取的一千億元補貼,即使再度送案審查,恐怕也難獲支持,商總理...

國票金增資樂天做2大調整 是因為一場關鍵會議

國票金控擬進行現金增資,據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國票金控包括公司派、耐斯集團、公股陣營對於是否用現金增資樂天銀行,仍意見分歧,因此國票金內部在規畫此案時,已評估進行兩大調整。 國票金董事會明年將進行全面改選,國票金此時提出增資案,遭耐斯集團和公股陣營質疑是否為了稀釋對手股權,據了解,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特別在7月23日召開董事會之前,同日先進行了一場非正式的「談話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