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防疫險、為何金融評議案件反飆升?三大關鍵原因曝光
後疫情時代,金融紛爭反增。據金融評議中心統計,今年前三季金融評議案件達4,200件,年增36%,估全年將破5000件的史上新高,評議中心董事長杜怡靜說,即便評議案件達顛峰,但仍維持8成的高結案率,已無疫情期間塞車情況。
據統計,在扣除防疫險後的一般金融評議案件,2022年是3,372件、2023年拉高到4,349件,年增29%,今(2024)年全年估破5,000件寫新高,在2022年疫情前,年均遠低於3000件來看,顯示疫情後,評議案件反往上揚。
為何防疫保單爭議遠離,評議件數卻飆高?評議中心總經理羅俊瑋認為有三大原因,一、民眾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高漲,二、評議中心成立了近13年,已讓外界知悉有爭取權益管道,三、評議結果多以保障民眾權益為主,增加民眾信賴度。
評議案件增加,加重了評議中心的結案壓力。依規定,金融爭議進入評議後,需在3個月內結案,最多延長一次2個月,等於所有評議案件都得在最晚5個月內作出決議。
依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規定,對金融消費爭議案件強制賠付門檻,一般投資型商品是120萬元,非投資型商品則是12萬元。
知情人士坦言,有些民眾會「拆件」申訴,如三張投資型保單、共300萬元,就拆分三張、每張以100萬元來申請評議,等於每張都在賠付門檻內。
又或是同一種商品,民眾每次申請評議項目不同,這次是主張業者沒做KYC(認識你客戶),下一次就主張不符合KYP(商品適格性),這些都讓業者和評議中心疲於奔命。
據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整體評議案件中,仍以保險類爭議占八成最多,其中以保單理賠、業務招攬爭議居前二大,評議中心認為是與國人投保率較高有關。
進一步以年齡來看,逾70歲申請評議占比從2019年約占18%,到2023年降到9%,顯示金融業對高齡消費保護措施已見成效。到2024年統計,申請評議最高是60年次、約50歲者占了22%最高,其次是50年次、約60歲占20%次之。
杜怡靜說,評議中心將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希望與新加坡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資訊交流與合作,也將持續關注日本、南韓等國的金融發展趨勢,學習其成功經驗。
她說,透過國際交流,評議中心可學習各國經驗,提升自身服務,同時也能向國際社會展現台灣的金融發展成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