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詐騙關鍵字出爐 「買黃金、裝潢、投資」全上榜
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詐騙關鍵字也一變再變。國泰觀察近期民眾到金融機構辦理業務時,最常聽到的關鍵字不盡相同,據國泰世華銀行內部統計2024年前11月最常聽到民眾臨櫃取款的理由共有四個,包括買東西(精品、車子、黃金、家具、家電等)、借貸(借還款)、投資、裝潢,占總件數逾5成;國泰人壽則常接獲「買房、裝潢/買家具、買黃金、投資、家裡急用」五個詐騙關鍵字;國泰證券近來也接獲詐騙關鍵字是「股票抽籤及代為操作」;提醒民眾,詐騙集團常用以上「話術」要受騙民眾向金融、保險機構佯稱資金需求,請務必提高警覺,如遇可疑訊息,請盡速撥打各客服專線或165專線求助,以守護財產安全。
據刑事局最新統計,2024年1至9月國泰世華銀行臨櫃成功攔阻詐騙案件近1,800件,為民眾守護新台幣13.8億元,連續兩年蟬聯業界之冠。以詐騙關鍵字「買東西」為例,一名年長客戶臨櫃辦理台幣現金提領,並說明用途要去附近牙醫診所植牙與買肥料,資金來源為股票交割款,行員檢視存摺交易近半個月大額提款次數異於近一年交易模式,立即請主管協助關懷。行員於談話過程察覺該客戶情緒明顯急躁,加上短期頻繁大額領現,用途說詞不一,行員便立即聯繫警察來行關懷,確認該客戶被詐團誘導並下載假投顧APP群組,在行員及警察一同安撫下,客戶最終取消交易,並由警察陪同到詐團指定面交地點順利抓到車手,成功攔阻一樁詐騙不法情事。
國泰證券也舉例,一名客戶加入假投資LINE群組,不法人士誘使客戶在手機下載股票投資APP,並開立假證券戶,宣稱保證獲利。過程中,雙方面交兩次共30萬現金,不法人士前後出金給客戶共15萬元,使客戶信以為真。後續不法人士以競拍0元競標500張為由,告知該客戶得標,並以目前價格48元須繳交66萬元保證金,才能得標持股並賺取價差。不法人士以違約金、列入銀行不良紀錄等理由,誘使資金不足之客戶向銀行借貸籌措資金,所幸客戶有向165、國泰證券客服致電查證股票相關資訊,國泰證券也向客戶說明競拍及申購流程,並提醒記得前往警察局報案,後續該客戶與警方聯手以交付現金為由,逮捕車手並追查案件源頭,成功攔阻66萬元。
國泰世華銀行指出,若民眾發現已遭遇詐騙,可立即撥打國泰世華銀行客服專線或165反詐騙專線進行釐清與通報,並呼籲民眾完成報案程序外,亦可下載國泰世華CUBE APP開啟個人金融帳戶轉出、入帳推播,以利即時掌握消費訊息通知。並提醒民眾啟用FIDO快速登入、兩步驟驗證及裝置綁定等安全強化措施,為個人資產多一層把關,杜絕詐騙危機。
據刑事局統計,國泰人壽2024年1至9月共攔阻 87件、金額逾8,922萬。為擴大防詐影響力,對內:強化內部業務員與客服人員的反詐騙意識,邀請刑事局錄製五大詐騙型態課程,透過「國泰新聞」全台同步播放防詐宣導,並邀請警方進行櫃檯阻詐實體教育訓練,與時俱進更新掌握最新詐騙型態,提升全體第一線同仁對於詐騙案件的敏感度和辨識能力;對外:舉辦「全民防詐一起來」保戶聯誼活動,於全台的保戶聯誼活動置入防詐相關議題,及「詐騙防衛隊」桌遊活動持續深入地方社區,於各縣市的里民辦公室及學校舉辦,邀請長者與學生,共同學習面對詐騙案件的正確處理方式,2024年累計舉辦271場次,觸及逾1.1萬人。
國泰證券設置「客服、反詐騙暨申訴專線」,於營業日上午8時至晚間11時,細心提供客戶與社會大眾專業即時諮詢服務,同時整合多方資源,為偏鄉、高齡、學童、青年等金融弱勢舉辦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推廣反詐訣竅。
國泰投信為避免不法份子冒用公司名義施行詐騙,以及防範民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信詐騙帳號在Facebook中冒名散播之不實訊息,投信Facebook官方粉絲專頁在提及旗下產品的貼文中,皆會同步曝光防詐騙聲明,提醒投資人在申購基金時仍需保有資訊辨識能力,以免受到錯誤訊息誤導。統計2024全年,投信客服專線進線時即播放防詐語音,總計影響超過24,000人次;另在
寄送電子郵件時,皆會附上阻詐資訊,持續喚醒投資人防詐意識。此外,投資人也可透過智能助理「阿發」詢問基金相關業務等訊息,2024年統計「阿發」服務過程中,辨識出82案對話觸及詐騙關鍵字,包括「詐騙」、「詐騙確認方式」、「假冒國泰投信名義」、「個資外洩」等,因此「阿發」在接收訊息後,及時回覆防詐訊息,包括提供165反詐騙專線、防詐小常識等,提醒投
資人警覺、再確認,與民眾一同守護資產安全。
國泰產險在官方網站設置「防詐騙專區」,匯集常見詐騙手法、詐騙因應辦法等資訊,同時也提醒民眾,對於聲稱為保險公司客服人員或理賠人員,表示有投保交易異常或理賠款領取問題,要求提供個資或銀行卡等敏感資料、下載應用程式來遠端操作、或進行ATM操作時,應保持警覺不予理會,必要時直接來電保險公司詢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