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關稅戰接下來是貨幣戰 提防台幣升值衝擊經濟

美國總統川普點燃關稅大戰,即使在關稅政策突然轉彎下帶動各國股市一片歡騰,但資本市場的連動效應繼續蔓延。除了美債殖利率漲(代表債券價格跌),美元指數今日跌破100,關稅戰進一步演變為貨幣戰已露端倪,新台幣未來被迫升值將是可預見的趨勢。
金融緊張局勢加劇全球匯市動盪,美元指數今天跌破100,是2023年7月來首見,反映因為市場對關稅的不確定性,導致資金流出美元而走貶。接下來各國對美元的升貶程度會不同,這將是一場「混戰」,例如處在關稅戰暴風圈的人民幣承受巨大貶值壓力,日本及台灣為了要換得較低的關稅稅率,日圓、新台幣應該都會對美元升值。
這符合川普的計畫。川普要的就是美元貶值,以刺激出口。
因為過去強勢美元雖維繫了美國的金融霸權,讓美國可以用低成本舉債,但這對美國帶來產業空洞化、就業流失等後遺症。所以美國一是必須想辦法強迫其他國家來分擔美元儲備地位的代價,二是要求聯準會(Fed)降息連帶促使美元貶值,重拾美國對外的貿易競爭力。
不過,近日川普近日啟動的關稅戰又會抵銷美元貶值力道。一來是因為被課重關稅的國家,理論上會以貨幣貶值來提振出口。因此日前一份在金融圈廣為流傳的「海湖莊園協議」,內容核心是針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及經常帳赤字,要扭轉不平衡就得讓美元貶值,頗有重演1985年「廣場協議」模式的意圖,與主要貿易國協調該國貨幣對美元升值。川普的經濟顧問米蘭(Stephan Miran)主張以降低關稅為條件,換取他國配合貨幣協議,意即用個別談判出較低關稅的方式換取該國貨幣對美元升值。
不過,美元貶對美國未必全然是好處。川普既希望美元弱勢以利出口,又持續以高關稅與制裁維護美國經濟霸權,這種「經濟民族主義」與「貨幣霸權」的內在衝突,成為美元地位的最大風險來源,會打擊全球對美元的信心,誘發「去美元化」或其他不可逆的連鎖反應。最近黃金作為避險資產需求上升,即反映市場對美元霸權的焦慮。但現實是全球尚未形成足以替代美元的貨幣體系,即使中國大陸一直希望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與數位貨幣,來取代美元的地位,迄今還未成氣候。
回到台灣的處境,川普政府對台暫緩實施高關稅後,因熱錢湧入而帶動新台幣升值,接下來在稅率談判的過程中,我方可能會遭受到更大的升值壓力。過去中央銀行被外界認為是「阻升不阻貶」,以協助出口產業,也因此始終被美方列在匯率操縱觀察名單上,隨著與美國進入「一對一」關稅談判階段,新台幣肯定會被迫升值。對台灣民眾來說,新台幣升值代表對外購買力變強,有利進口物價,但對仰賴出口的經貿則是一大打擊,賴政府馬上就得面對「貶值保出口vs升值避制裁」的政策兩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